期刊文献+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但对于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这一问题人们的表述却笼统而模糊,而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正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依据。从道德教育目标与学校道德有效性关系出发,寻找我国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作者 王俏华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9,共4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控制和实效性研究--以榜样教育为例”(12YJC880103)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21

  • 1王海明.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8-15. 被引量:8
  • 2杨大春.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J].哲学研究,2001(7):54-60. 被引量:33
  • 3杜威著 孙有中等译.新旧个人主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02.
  • 4包尔生.伦理学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
  • 5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291,229.
  • 6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任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0-43.
  • 7(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时殷弘等译.美国人:殖民地的经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9.3..
  • 8Anne Turnbaugh Lockwood, Character education: 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Thousand Oaks,Calif.:Corwin Press, 1997, P. 127.
  • 9B Edward McClellan, Mo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schools and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fromcolonial times to the ixesent,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9, p.4.
  • 10B. Edward McClellan, Moral education inAmerica: schools and the shaping of character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9, p.4.

共引文献6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