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同论的历史演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同思想在商代就已经存在,由西周末年的史伯明确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晏婴就史伯的思想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孔子将"和而不同"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完成了"和而不同"的本体建构。
作者
王殿明
季勇
机构地区
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
出处
《学园》
2012年第9期197-198,共2页
Academy
关键词
和
同
和而不同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王琛.
陈独秀对儒家文化的“倒戈”及其滥觞——兼论儒家和而不同与君子理想的合理性[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31(4):11-16.
被引量:2
2
张文彪.
浅析“和”的哲学思想[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6):18-23.
被引量:3
3
何晓明.
中国文化精神论纲[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03-108.
被引量:10
4
易小斌,孙丽娟.
道家美学中“和”范畴的审美生成[J]
.社会科学家,2010,25(6):14-17.
被引量:2
5
王敬华.
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和谐世界[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13-17.
被引量:7
6
邵汉明,漆思.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13-19.
被引量:19
7
向世陵.
和一、和同观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学术月刊,2006,38(11):24-29.
被引量:2
8
刘清平.
儒家“和而不同”观念刍议[J]
.人文杂志,2010(5):51-56.
被引量:4
9
王霞.
谈管子与宴子的和谐思想[J]
.潍坊学院学报,2009,9(3):40-41.
被引量:3
10
张刚.
儒家“和而不同”价值观念的批判及转型构想[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40-4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0
1
沈晓阳.
“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辨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4(5):23-26.
被引量:2
2
费孝通.
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
.民俗研究,2000(3):5-14.
被引量:136
3
叶小文.
扬佛教之长 聚民族精神——佛教二论[J]
.中国宗教,2003(10):6-8.
被引量:2
4
汤一介.
论“天人合一”[J]
.中国哲学史,2005(2):5-10.
被引量:125
5
杨念群,高全喜.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J]
.开放时代,2006(1):55-79.
被引量:5
6
叶小文.
刍议儒释道之“和”[J]
.宗教学研究,2006(1):101-105.
被引量:9
7
《荀子·王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8
刘清平.《从儒家悖论看正当对善的优先性》[J].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09,(27):55-63.
9
[1]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子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
[2]李学勤主编.孟子注疏·滕文公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36
1
王圆明.
约尔格·伊门多夫的启示——中国当代绘画中精神性与社会议题的关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6):17-18.
2
王敬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探析——以儒家伦理为视域[J]
.大连大学学报,2022,43(6):110-115.
3
王建设.
古代“和合”思想与现代“和谐”理念的人文精神传承[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3):152-153.
4
周仲谋.
《李小龙传奇》中的民族文化弘扬和民族身份认同[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76-79.
5
周学琴.
消解“人情文化”异化的根本路径——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3):8-10.
被引量:3
6
许娜.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当代启示[J]
.法制与社会,2008(29).
7
戴劲.
论孔子中庸之道[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2):28-30.
被引量:2
8
罗展鸿.
“和而不同”的现实基础及其“建构主义”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8):90-93.
9
唐启国.
儒商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
.理论界,2008(10):37-38.
10
杨笑琪.
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理论导刊,2008(12):65-66.
1
王能昌,李建生,张来芳.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03-106.
被引量:2
2
王学荣.
“尚和去同”“和而不同”的思想传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根基[J]
.领导之友,2016(19):13-17.
被引量:1
3
张来芳.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2(3):24-29.
被引量:9
4
王华超.
和谐——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J]
.时代潮,2006,0(1):67-67.
5
栾爽.
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
.学海,2008(4):179-183.
6
周申.
忠直不迂——晏婴(一)[J]
.党员干部之友,2016,0(12):54-55.
7
程有为.
试论墨子的社会和谐思想[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2):35-37.
8
赵媛.
中国古代“和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S1):21-23.
9
刘鑫.
浅论“和而不同”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J]
.山西青年,2017,0(4):296-296.
被引量:1
10
詹得雄.
21世纪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和谐的思想[J]
.红旗文稿,2006(24):38-38.
学园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