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围绕“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三元论体系基础上的日本民俗理论的建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作者 郭海红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33-39,共7页 Folklore Studies
基金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现代日本民俗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IFW1004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赤坂宪雄.《内部的他者的民俗》,岩波书店,2010年,第88页.
  • 2[日] 宫田登.《边缘民的民俗志被歧视文化的要素》,人文书院,1996年,第190页.
  • 3[日] 波平惠美子.《污秽·晦气》,东京堂,1985年,第228页.
  • 4[日] 新谷尚纪、波平惠美子、汤川洋司.《生活中的民俗学·一年》,吉川弘文馆,2003年,第18页.
  • 5[日] 樱井德太郎.《聚集的原点民俗学对小地域共同体构成的研究范式》,鶴見市井.《思想的冒险》,筑摩書房,1974年,第42页.
  • 6福田亚细男.《日本的民俗学-“在野”学问走过的200年》,吉川弘文馆出版,2009年,第248-252页.
  • 7[日]伊藤幹治.《日本文化构造的理解》[J].季刊人类学,1973,.
  • 8[日] 柳田国男.《柳田国男全集》14,筑摩书房,1962年,第254页.
  • 9[日] 福田亚细男.《民俗学者柳田国男》,茶之水书房,2000年,第17页.
  • 10[日] 森栗茂一.《有关被命名为“河原町”地区成立的考证-从墓地和KEGARE的问题入手》,《日本民俗学》第174号,1988年,第27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