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2号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2000年第3期36-37,共2页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12
-
1毛文娟,魏大鹏,李丽君,汪建明.完善技术标准 保障我国乳品质量安全[J].中国软科学,2005(9):30-36. 被引量:20
-
2王海,沈秋光,邹明晖,韩奕奕.各国乳品的生乳标准分析比对[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1,34(6):293-295. 被引量:18
-
3竹磊,张海亮,陈少侃,安涛,王炎,王雅春,黄锡霞.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细胞数的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9,50(11):2226-2234. 被引量:8
-
4徐烨,李江华,徐然,王志刚,郑风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乳与乳制品标准体系[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3,36(3):35-40. 被引量:7
-
5Should the Raw Milk Standard Be Raised?[J].Beijing Review,2011,54(30):46-47. 被引量:2
-
6于春宇,孙彦琴,余爱英,刘军,蔡桂敏.生乳中嗜冷菌的危害及其控制[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1):36-37. 被引量:6
-
7李忠民,魏艳敏,庞伟华.牛乳中耐热芽孢杆菌致死条件的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13(2):46-47. 被引量:6
-
8佟晓林.生乳中体细胞数对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9,4(5):13-15. 被引量:12
-
9顾佳升.我国乳品安全现状及建议(一)——历次“问题奶粉事件”的技术探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0,28(4):51-56. 被引量:10
-
10穆怀彬,侯向阳,德英.从我国《生乳》标准谈奶业发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18):15-1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150
-
1刘仕军,王加启,卜登攀,魏宏阳,周凌云,雒秋江.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对乳脂脂肪酸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248-1253. 被引量:14
-
2魏宏阳,王加启.添加游离不饱和脂肪酸或植物油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及微晶纤维素降解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4,35(5):491-497. 被引量:24
-
3宫霞,郭本恒,李云飞,孙克杰,赵骏.乳酪蛋白活性肽的开发趋势及应用前景[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5,27(1):1-4. 被引量:3
-
4贾云虹,张志国,生庆海.谈原料奶按质论价[J].中国乳品工业,2005,33(2):58-61. 被引量:7
-
5吴卫华.中国食品标准的改革方向[J].农产品加工,2005(3):9-12. 被引量:3
-
6意大利牛奶按质论价标准[J].中国乳业,2005(3):14-14. 被引量:3
-
7王心祥,邰婷婷.婴儿配方奶粉,你该适用哪个标准?[J].乳品与人类,2005(2):44-46. 被引量:2
-
8王芳,胡松华.体细胞含量与牛奶质量的关系[J].中国奶牛,2005(4):51-52. 被引量:60
-
9顾佳升.乳和乳制品的双重标准体系及其对中国奶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乳业,2005(7):15-17. 被引量:6
-
10毛文娟,魏大鹏,李丽君,汪建明.完善技术标准 保障我国乳品质量安全[J].中国软科学,2005(9):30-36.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100
-
1黄昭玮,伍珂,文静,王军,曹佳彦,杨丽君,于敏.探究国内外乳制品行业的质量发展方向——从质安监管模式及其标准出发[J].质量探索,2021,18(2):16-20. 被引量:1
-
2刘慧.食品安全视角下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2):169-171. 被引量:1
-
3刘俊华,芦颖,白宝光.政府规制下乳品供应链安全目标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6):586-593. 被引量:5
-
4毛文娟,魏大鹏.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困难和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7(2):13-16. 被引量:8
-
5刘运荣,陆艳.中国乳与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9):32-37. 被引量:7
-
6钱旭娟,潘颍.我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4):22-23.
-
7俞燕.关于重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信用保障体系的探讨[J].中国畜牧杂志,2009,45(12):24-26. 被引量:7
-
8杨磊,邱祝强,冯文杰,张智勇.基于分层模糊评价法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及控制[J].食品科技,2009,34(7):247-252. 被引量:9
-
9朱延泽.提高乳制品生产质量的方法和措施[J].中国乳业,2009(10):66-67.
-
10关晶岩,赵新淮.原料乳样品中嗜冷菌快速PCR计数方法研究[J].食品工业,2009,30(5):63-66. 被引量:4
-
1江德安,韩萍,汪洋.疏果对金水2号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1997,26(2):39-39.
-
2石长松.金水2号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2(3):44-45.
-
3刘殊.cppu对金水2号梨果实生长的影响[J].烟台果树,2000(3):19-20. 被引量:3
-
4杨青松,蔺经,李晓刚,颜志梅,丛郁,刘洪.金水2号梨茎段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38-40. 被引量:6
-
5李先明,施桂萍.南方早熟梨生产现状及新优品种[J].西南园艺,2000,28(2):6-7. 被引量:1
-
6李先明,秦仲麒,刘先琴.金水2号梨套袋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0,29(2):45-45. 被引量:1
-
7陈晓浪.南方地区砂梨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杭州农业科技,2005(5):18-20.
-
8李先明.不同采摘期对金水2号梨果实性状的影响[J].北方果树,2001(4):8-10. 被引量:1
-
9陈世平.三明市建成四大早熟梨生产基地[J].中国果业信息,2006,23(1):32-32.
-
10李先明.早熟梨新品种 金水2号[J].中国土特产,1999(4):2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