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效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特殊需求,既是适度普惠社会福利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发展历史的考察,分析在由平均主义二元民政福利到向残疾人倾斜的适度普惠福利转变过程中残疾人社会政策演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行动主体角色冲突与职能弱化、城乡二元化、间断式非平衡困境与剩余型财政投入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国家能力与公民社会权利三位一体是推动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演进的主要动力机制。文章最后提出,残疾人社会政策发展应着重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合理界定残联的政策主体角色,另一是摆脱城乡二元化路径依赖。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0,共5页
Theory and Reform
基金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资助"政策工具视阈下农村贫困人群生计支持网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630280)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48批面上资助"贫困人群生计支持政策绩效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048119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