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杂病论》脉诊探析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伤寒杂病论》在诊脉部位上发展了"寸口诊脉法",且根据病情酌诊趺阳脉、少阴脉、少阳以及人迎脉;通过脉象阐述病因、明确病位、揭示病机、指导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伤寒杂病论》虽非脉学专著,但在脉象及主病理论上已初步形成体系,为中医脉诊学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作者
韩志毅
董正华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四川中医》
2012年第5期11-13,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脉诊
分类号
R222.1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1
汉.司马迁著.史记[M].成都: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494.
2
重庆中华医学会编著.新辑宋本伤寒论[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55(本文所引原文悉遵此本).
3
汉.张机著.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4
唐.王冰撰注,鲁兆磷主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3.
5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3:37,19.
6
秦越人编撰.难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0.
7
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85.
共引文献
5
1
李庆华,刘力红.
论王凤仪“性理疗病”之“五毒”与君相二火的关系[J]
.甘肃中医,2010,23(4):15-16.
2
赵红霞,毛颖秋,汪文来,鞠大宏.
论中医对“骨痿”的认识[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90-1391.
被引量:6
3
郭玉晶,陈居伟,洪春丽.
浅谈《素问·咳论》[J]
.四川中医,2013,31(5):17-18.
被引量:2
4
谢平金,温俊茂,廖璐.
君相二火之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238-240.
被引量:17
5
罗伟生,康毅,杨成宁.
仲景脉诊方法辨识概要[J]
.光明中医,2015,30(11):2282-228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3
1
陶汉华.
试论脾阴和胃阴[J]
.黑龙江中医药,1994,23(5):6-8.
被引量:3
2
陈辉,陶汉华.
体质学说与仲景桂枝汤证[J]
.中医药学刊,2005,23(4):675-677.
被引量:17
3
陶汉华.
关于大青龙汤几个问题的探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186-187.
被引量:3
4
重庆中华医学会编著.新辑宋本伤寒论[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55(本文所引原文悉遵此本).
5
斯军民,王玲.
《伤寒论》脉法辨证运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9-10.
被引量:4
6
沈敏南.浅谈《伤寒论》中之迟脉[J].广西中医药.1981(05)
7
汉·司马迁.史记[M].成都: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494.
8
聂惠民.《伤寒杂病论》脉法探要[J].国医论坛,1987(4):14-16.
9
吴思军.
浅谈《金匮要略》中脉象的临床意义[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6):9-9.
被引量:1
10
月辰.
实寒证脉迟析疑[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2):12-1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周富行,张惠晶,苗森森,郝纯有,刘世恩.
用人迎气口脉法诊断《伤寒论》六经病初探[J]
.国医论坛,2019,34(1):1-5.
被引量:3
2
陈烨文,许琳,龚一萍.
论《伤寒论》“脉迟”的病机[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6):6-8.
被引量:3
3
罗伟生,康毅,杨成宁.
仲景脉诊方法辨识概要[J]
.光明中医,2015,30(11):2282-2284.
被引量:5
4
姚鹏宇,王光泽,吕翠霞.
陶汉华脉诊学术思想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1):23-26.
被引量:3
5
牛苗苗,李建朋,张效科.
从脉象论木防己汤证之虚实[J]
.河南中医,2021,41(8):1135-1137.
被引量:1
6
王超,吴琼,宋文鑫,刘舒悦,徐世杰.
《脉法赞》有关术语及脉法内容的思考[J]
.中医药导报,2022,28(6):103-1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陈红宇,陈文莉,畅立圣,张莹瑄,杨柳.
木防己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6(S01):277-280.
被引量:1
2
郭秀文.
岐轩脉法临证脉诊的应用心得[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7):174-174.
3
张月,吉兆奕,韩东彦.
论《伤寒杂病论》中的“阴阳”[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2912-2917.
被引量:9
4
王超,魏云,张林,傅延龄.
关于仲景脉学的几点问题商榷[J]
.环球中医药,2017,10(1):103-105.
被引量:11
5
罗拟睿,张晓琳,赵莺.
近20年脉诊古籍研究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3-5.
被引量:3
6
丁瑞丛,杨怡然,刘玲,王平.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脉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2519-2521.
被引量:4
7
王维斌,陈锦明,俞洁.
临床脉诊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
.中医药通报,2019,18(6):29-32.
被引量:4
8
郭小舟,刘慧敏.
芍药甘草附子汤临证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3):495-497.
被引量:3
9
姚鹏宇,吕翠霞,陶汉华.
陶汉华“建中理劳”学术思想理论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39-42.
被引量:7
10
陈建国.
对经方阴阳盛衰理论的认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526-3528.
被引量:6
1
汪泳涛,顾瑞生.
仲景脉法钩沉[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9(2):7-9.
2
徐兵.
张仲景治咽痛独取少阴探析[J]
.国医论坛,2013,28(2):4-5.
被引量:2
3
李旺,张淑萍.
略论脉诊学的形成与发展[J]
.山西中医,2000,16(3):63-64.
被引量:3
4
温雅,李晓光,丁元庆.
基于人迎脉积辨治颈动脉粥样硬化[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116-118.
被引量:12
5
格知加.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6):56-57.
6
权春分.
浅析王叔和《脉经》中针灸学术成就[J]
.光明中医,2009,24(7):1229-1230.
被引量:3
7
吴忠文.
王叔和与趺阳脉[J]
.山东中医杂志,1989,8(1):8-9.
被引量:1
8
从寸口、趺阳、少阳、少阴脉的变化说明水肿病发生的病机。[J]
.河北中医,1981,3(B12):57-57.
9
陈建强.
“血不利则为水”在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30-131.
被引量:3
10
朱毅.
浅析“血不利则为水”在伤科肿胀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2):65-66.
被引量:5
四川中医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