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一国两制”与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以香港、澳门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国两制"既在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与特区人事制度上体现了主权国家的构建逻辑,又在承认和保护港澳人民的群体权利、双重身份权利与具体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民主共和国的构建逻辑。作为"设防型"的制度设计和张力构造,"一国两制"既是一个内在而矛盾的共同体,又是一种复合型的民主共和制;既要积极借助"一国"的共和制度平台,提升港澳居民对主权国家的认同,又要有效利用"两制"的民主制度平台,让港澳居民共享民主共和成果。这是适当缩小"一国两制"内在张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使"一国两制"所体现的主权国家与民主共和国相对均衡构建,"一国两制"良性运转。
作者 杨鹏程
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博丹.主权论[M].李卫海,钱俊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5.
  • 2施密特.论断与概念[M].朱雁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2.
  • 3MaxWeber,EconomyandSociety(v01.1)[M].GuentherRoth,ClausWittich.NewYork:BedminsterPress,1968:54.
  • 4杜赞奇 王宪明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5张凤阳.共和传统的历史叙事[J].中国社会科学,2008(4):79-95. 被引量:37
  • 6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 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89.
  • 8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雏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主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528.
  • 9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M].陈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8.
  • 10林泉忠.琉港台的认同比较[EB/OL].[2009-01-18].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03599.html.

二级参考文献81

  • 1孙九霞.澳门宗教文化的独特性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36-39. 被引量:4
  • 2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 3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90页.
  • 4汉斯·巴伦(HansBaron).1955年发表.《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转折》.
  • 5《论共和国--重申一个古老而伟大的传统》.载于王炎编.《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 6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669-670页.
  • 7波考克.《德性、权利与风俗--政治思想史家的一种模式》.载于应奇,刘训练编.《公民共和主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
  • 8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内由》.李宏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 9佩迪特.《共和主义--种关于自由与政府的理论》.刘训练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 10罗伯斯庇尔.《革命法制和审判》.赵涵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5页.

共引文献1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