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身份认同与文学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身份认同是当今文化研究一个重要概念和关键问题,也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身份认同问题有两种论争模式:本质主义模式和建构主义模式。作为表意实践的文学在建构身份认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代文学批评与身份认同研究联系紧密,特别凸显在后殖民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
作者
郭大勇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
出处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Sichuan Provincial Correspondence Institute for Administrators Journal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文学
后殖民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陈国验.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260.
2
菲利普·史密斯;张鲲.文化理论——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65.
3
Paul Gilroy. Diaspora and the Detours of Identity[A].London:Sage/Open University,1997.301.
4
乔治·莱瑞;戴从容.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95.
5
周宪.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6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2.
7
阎嘉.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26-345.
8
爱德华·W·萨义德;李琨.文化与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478.
9
阎嘉.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19-320.
10
周宪;何成洲;马俊亚.语境化中的人文学科话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9.
同被引文献
11
1
莫丽君.
论《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104-106.
被引量:6
2
汪小玲.
从《保姆》看美国电视文化的特点[J]
.中国比较文学,2006(4):98-110.
被引量:2
3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4
弗洛姆.弗洛姆文集[M].冯川,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5
萨拉·沃特斯.荆棘之城[M].林玉葳,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6
罗伯特库弗.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系列:魔杖[M].李自修,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235-275.
7
Stefania Ciocia. 'Queer and Verdant': The Textual Poli- tics of Sarah Waters' Neo-Victorian Novels[J]. Neo- Victorian Studies. 2007.
8
Dominic Abramsand Michael A. Hogg(ed. ) Social Identi- ty Theory: Constructive and Critical Advances [C].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heaf. 1990.
9
Shuttleworth, Sally. Re- writing the Victorians: Theo- ry, History and the Politics of Gender [M]. London: Routledge, 1992.
10
李作霖.
身份认同与文学批评[J]
.中国文学研究,2012(2):124-128.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4
1
徐翠.
《保姆》的身份认同探析[J]
.城市学刊,2016,37(2):98-101.
2
许绮.
“我”是谁——试析沃特斯《荆棘之城》之身份认同与同性恋情[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3):69-73.
3
刘欢.
游离于城市与乡村的失落——论《生命册》的身份焦虑[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1(6):28-31.
4
郑会会.
《黑骏马》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J]
.青年文学家,2017,0(14):54-55.
1
孙淑丽.
后殖民文学作品中文本和语言机制的研究分析[J]
.明日风尚,2016,0(21):333-333.
2
徐宏前.
从混杂理论视角看《野草在歌唱》[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4):85-86.
被引量:1
3
颜治强.
莱辛作品中的非洲书写[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2(4):12-17.
被引量:1
4
芦坚强.
昆明形象的文学书写[J]
.学术探索,2015(2):136-142.
被引量:3
5
王丽亚.
论后殖民文学中的“跨国转向”[J]
.外国语文,2015,31(4):1-6.
被引量:2
6
徐迎新.
作为现代性表意实践的王充闾历史散文[J]
.文化学刊,2012(1):71-74.
被引量:1
7
李道全.
寄往中国的信:《白虎》中庶民的倾诉欲望[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30(1):62-66.
8
徐林林.
“看/被看”主题模式下的自我找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9):86-88.
9
颜治强.
《走出非洲》是殖民文学的盖棺石——驳万雪梅《〈走出非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
.外国语言文学,2007,24(4):275-279.
被引量:3
10
李丽娟.
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看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4):84-88.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