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外企业文化》
2000年第6期35-36,共2页
Chinese & Foreign Corporate Culture
同被引文献12
-
1徐宝媛,胡蛟捋.科学团体与创新文化[J].求实,2003(z1):229-230. 被引量:1
-
2王玉民.院所创新文化的特征与内容体系[J].科学与社会,1999(3):22-25. 被引量:5
-
3许庆瑞,贾福辉,谢章澍,郑刚.创新型文化的构建要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22(4):426-431. 被引量:26
-
4冯之浚.技术创新与文化传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1(1):10-13. 被引量:21
-
5任书良.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文化[J].经济体制改革,2000(5):93-96. 被引量:13
-
6庆跃先,常辉,尹娜.“创新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江淮论坛,2001(1):24-27. 被引量:1
-
7潘云鹤.大学在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中的使命[J].杭州科技,2001,22(5):12-12. 被引量:9
-
8孙国际.创新文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6):50-52. 被引量:8
-
9郭传杰.创新文化:国家创新体系的软件系统[J].中外科技信息,2002(11):5-9. 被引量:5
-
10潘正祥.创新性文化环境的营造和建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74-7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方本新,张德广.制度变迁和创新文化环境建设的路径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6,27(5):45-48. 被引量:3
-
2李俊杰.中部崛起与区域创新文化体系重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37-41. 被引量:4
-
3林慧岳,郭素芳.打碎技术创新的文化桎梏——从文化的角度透视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J].文史博览(理论),2007(10):22-24. 被引量:1
-
4金莉.我国技术创新文化形成过程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3):68-69. 被引量:1
-
5田友谊.文化创新视阈下的创造性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12,28(5):77-82. 被引量:6
-
6郭永辉.集群创新文化与产业集群创新发展[J].商业研究,2013(6):102-107. 被引量:4
-
7邓银银,张忠琦.创新文化与集群创新的互动关系——基于开放性、协同性视角[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5(1):3-7. 被引量:1
-
8邓银银,张忠琦.论创新文化与集群创新的互动机理——基于开放性、协同性视角[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5,10(3):115-120.
-
9赵延东,张琦.谁会成为学术不端的“吹哨人”?——举报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1,39(9):1537-1545. 被引量:4
-
10丁茜.网络教学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43-43. 被引量:9
-
1赵曙明,毛智勇.中美日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9(6):149-151. 被引量:21
-
2倪红宇.国有大型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文化比较[J].现代管理科学,2000(2):34-35.
-
3杨洪兰.英美日企业家文化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16(4):34-37. 被引量:3
-
4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J].全国商情(商业经理人),2002(8):35-36.
-
5贾蕾.美日企业创新的文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0,19(5):63-64. 被引量:7
-
6杨仲山.美日企业文化比较[J].企业经济,1993,12(8):50-53. 被引量:4
-
7林有信,李玉萍.美,日企业家文化比较及启迪[J].商贸大观,1996(9):30-33.
-
8董润明.美、日公司文化比较[J].中外企业文化,1998(12):25-26.
-
9姜雨婷,李妍妍.关于中美日企业文化比较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2(8):83-83.
-
10洪朝阳.用篇 建立责任感文化 提升员工敬业度[J].中外管理,2012(8):72-7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