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形势下优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媒介路径探究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系统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媒介传播的主体、受众、方式、内容、反馈五个方面探寻提出了优化策略。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0,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10YJA710066)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2谢新洲.“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6):17-22. 被引量:92
  • 3尼克·史蒂文森.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8.
  •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
  • 5.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国际新闻界,1998,20(Z1):84-90. 被引量:83
  • 2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特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264页.
  • 3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5页.
  • 4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大众观念理论:沉默的螺旋的概念》,载《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35页.
  • 5彭兰.《网络传播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44页.
  • 6约瑟夫·B·瓦尔特.《以电脑为媒介的传播:非人际性、人际性和超人际性的互动》,载《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443页、第413页.
  • 7崔倩,周葆华,刘芊.《网络上的沉默者和活跃者—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www.mediachina.net
  • 8崔蕴芳,沈浩.《“沉默的螺旋”仍然在旋转》,《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 9刘海龙.《传播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www.mediachina.net.
  • 10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著,翁秀琪译.《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共引文献5267

同被引文献61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