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寻找政治:“十七年”文学批评中“歪曲”话语的逻辑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歪曲"曾经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一个重要的话语。它主要是指歪曲现实生活、歪曲共产党员、工农兵形象以及歪曲领袖思想等。"歪曲"的逻辑是在想象的真实之上,站在既有的价值立场上,通过占领政治中心话语从而占领文学批评中心话语,借用政治的力量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政治粗暴"干涉"文艺的时代背景下,文艺其实也在主动"寻找"政治来"武装"自己,从而通过政治权力获得更多文学权力,更多的文学权力又会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这种"体制内"的文学机制使文学批评变成了政治的"独白"而不是平等的"对话"。主观臆想性、政治集权性与主观恶意性,是"歪曲"这一话语疯狂衍生的三驾马车。
作者 寇鹏程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6-185,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理论谱系与文学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0YJA75103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中国当代美学趣味范畴的内涵变迁及其价值范式转换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Swu100903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949-1976),第68页,第179页,第1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 2秋耘.《刺在哪里?》[J].文艺学习,1957,(6).
  • 3戈阳.《向新的高潮前进》[J].文艺报,1956,(3).
  • 4《巴金全集》第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2页.
  • 5《丁玲选集》第3卷,第129页,第31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 6《何其芳文集》第6卷,第266-26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 7《巴金全集》第19卷,第145页,第31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 8茹志鹃:《漫谈我的创作经历》,《文学回忆与思考》,第36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 9萧乾:《往事随想》,第15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 10北京图书馆编:《毒草及有严重错误图书批判提要》,第63-64页,1968年,批判参考材料.

共引文献77

同被引文献18

  • 1王蒙.大起大落:《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发表之后[J].百年潮,2006(7):68-73. 被引量:8
  • 2马寒冰.《准确地去表现我们时代的人物》[J].文艺学习,1957,.
  • 3李希凡.《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文汇报》1957年2月9日.
  • 4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 5刘绍棠、从维熙:《写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生命核心》,《文艺学习》1957年第1期.
  • 6增辉:《一篇严重歪曲现实的小说》,《文艺学习》1956年第12期.
  • 7秦兆阳:《达到的和没有达到的》,《文艺学习》1957年第3期.
  • 8彭慧:《我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意见》,《文艺学习>1957年第1期.
  • 9萧殷:《动机与效果为什么发生了矛盾-与一位青年朋友讨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京文艺》1957年第3期.
  • 10林默涵:《一篇引起争议的小说》,《新华月报>1957年第7期.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