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晚清公羊学与现代小说的历史本根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族主义情绪刺激下发展起来的晚清公羊学,对现代文学叙事产生了深刻而微妙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进化论外表下的循环历史观,以史家自居的文化使命感和小说叙事的历史化成为现代小说家的自觉追求。书写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内在冲动,在现代依然如此。历史本身乃是小说叙事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属性,这正是中国小说叙事不同于西方小说的根本特征之一。
作者
单正平
机构地区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历史观
公羊学
晚清
民族主义情绪
小说叙事
文化使命感
文学叙事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1
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四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2
陈其泰《清代公羊学》第七章第二节,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3
杨晓明《梁启超文论的现代性阐释》第四章,巴蜀书社,2002年.
4
张振军.
史稗血缘说略─—兼论中国古典小说的史传特征[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6):93-99.
被引量:3
5
徐曙海,王成军.
中国小说的“史传模式”新论[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184-188.
被引量:4
6
高小康.
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23-29.
被引量:8
7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时隐公元年的具体解释,上海涵芬楼影印本.
8
梁启超.《新史学》[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C].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4页.
9
梁启超.《论支那宗教改革》:《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10
康有为:《论语注》,第23页,中华书局,1988年.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李卓吾.读忠义水浒全传序[A]..水浒传会评本[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
李渔.闲情偶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2..
3
孔另境编.中国小说史料[M].上海:上二海占籍出版社,1982..
4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大出版社,1996年第1版..
5
.《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M].,..
6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第十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1-172页.
7
刘知几.《史通·杂述第三十四》[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1-362页.
8
金圣叹.《金圣叹全集·读第五才子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9
罗贯中.《三国演义(会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第1041页,第1042页.
10
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卷四,容舆堂本[M].,1932年版.第77页.
共引文献
59
1
刘卫,徐国利.
对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本体观关系的历史考察[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123-129.
被引量:5
2
李向平.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J]
.世界宗教研究,2002(3):42-56.
被引量:10
3
高瑞泉.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近代转向[J]
.江苏社会科学,2001(6):65-72.
被引量:7
4
杨国强.
二十世纪初年知识人的志士化与近代化[J]
.史林,2002(B06):80-88.
5
杨国强.
二十世纪初年知识人的志士化与近代化[J]
.浙江社会科学,2001(6):130-138.
被引量:3
6
于沛.
西方史学的传入和回响[J]
.浙江学刊,2004(6):37-48.
被引量:4
7
桑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91-204.
被引量:65
8
侯且岸.
李大钊历史思想述论[J]
.史学理论研究,2000(4):31-40.
被引量:7
9
张广生.
历史意识与国际感:现代中国自我身份的认知[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5):142-148.
被引量:1
10
蔡爱国.
当代历史小说的史传传统与史诗追求[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1):8-11.
被引量:1
1
李文.
近代公羊学与屈原否定论[J]
.职大学报,2016(1):28-31.
被引量:1
2
杨珕.
从概念隐喻视角下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J]
.文学教育(中),2016,0(9):22-23.
3
孟宪浦.
苏轼诗学思想中“物”之审美化的生存论探源[J]
.天府新论,2010(3):137-143.
被引量:1
4
孟盛.
无风且行[J]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3(1):77-79.
5
方迎九.
《尊隐》三谈[J]
.学术界,2001(4):200-204.
被引量:2
6
杨实诚.
论儿童文学语言[J]
.中国文学研究,1999(2):15-20.
被引量:24
7
李文.
近代公羊学与楚辞研究[J]
.天中学刊,2016,31(2):94-98.
被引量:1
8
郑任钊.
清代公羊学的奠基人——刘逢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20-27.
被引量:2
9
李文.
奇诡谲怪,别具一格——王运《楚辞释》的公羊学特色[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10):163-165.
10
禹建湘.
乡土叙事中的直线与循环历史观[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6-9.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