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This和that的模糊性及其翻译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作为英语中最活跃的词汇之一,this和that对人们的思想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指代关系的模糊是语言模糊性的一种反映。在翻译this和that时,应充分考虑其运用的环境、场所、时间和上下文等因素。
作者
李金树
机构地区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出处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2-55,共4页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基金
四川外语学院校级项目"模糊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功用"(项目编号:sisn201116)
关键词
this
that
模糊指代
翻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57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Halliday,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 M ]. London: Longman, 1976.
2
钱瑗.A Comparison of Som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C]//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3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62.
4
许余龙.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的对译问题[J]
.外国语,1989,12(4):35-42.
被引量:39
5
王宏军.
论英语中的指示现象[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34-37.
被引量:8
6
叶南.
程度副词作状语和补语的不对称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5):210-214.
被引量:13
7
Jaszczolt, K.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 M]. Beijing: Peking Univer- sity Press ,2004.
8
文军.
社交指示、语用等同与称谓的翻译[J]
.中国翻译,1994(5):8-10.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聂志平.
“得”字句札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42-49.
被引量:3
2
张宜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
张豫峰.
“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105-10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57
1
谢颖.
指示词“这”的语义特征及汉英翻译——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为例[J]
.汉字文化,2024(15):169-171.
2
姚海斌.
现代汉语程度补语“不得了”与“了不得”研究[J]
.对外汉语研究,2020(2):93-102.
3
彭丽.
称谓语的礼貌等效翻译假说[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5):75-78.
被引量:1
4
胡毓平.
汉英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8-79.
5
左进.
称呼语·人物的社会面目·翻译——以小说《色·戒》汉英文本对话中的称呼语为例[J]
.作家,2008,0(22):209-211.
6
江兰英.
浅析英汉指示词“this/that”与“这/那”的语用差别及其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269-269.
被引量:1
7
胡瑞娟.
简析This在语篇中的指示与照应功能[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358-359.
8
蒲琴.
真的追求——对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解释的修正[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91-195.
被引量:1
9
邓小玲.
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的语用异同[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98-100.
被引量:2
10
马博森.
国内对比语篇研究:现状与借鉴[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37-4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1
1
洪洁.
真纯、至善、大美——论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72-74.
被引量:3
2
周建新.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主题分析[J]
.电影文学,2008(4):99-99.
被引量:1
3
马家骏.
莎士比亚的“商籁体”论略[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3):25-31.
被引量:1
4
侯维瑞.
文学形象的民族性及其翻译[J]
.外国语,1996,19(3):13-20.
被引量:21
5
李正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内美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53-56.
被引量:10
6
黄宝富.
含混、朦胧,或歧义——燕卜荪“复义理论”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4):12-15.
被引量:7
7
吴笛.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J]
.外国文学评论,2002(3):88-93.
被引量:29
8
田俊武,程宝乐.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23-25.
被引量:18
9
沈弘.
“或许我可以将你比作春日?”——对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重新解读[J]
.外国文学评论,2007(1):12-18.
被引量:15
10
马春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83-8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李金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审美建构——基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5):38-4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可.
功能视阀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语篇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9):84-86.
被引量:1
2
李权格.
模糊语言学与中国《茶经》翻译[J]
.福建茶叶,2018,40(11):279-279.
被引量:1
1
李洁.
「コソアド」系列词的特殊用法[J]
.日语知识,2010(3):25-26.
2
潘光威.
小议模糊指代的it用法[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3):95-97.
3
李文戈,徐红.
语篇中指代的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研究[J]
.外语学刊,2008(3):119-122.
被引量:4
4
孙德芹.
模糊语言——礼貌的需要[J]
.海外英语,2010(5X):169-170.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