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约定俗成”的法则催生出的“不加思索”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不假思索”源自宋代黄干的《复黄会聊》:“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其中,“假”为动词,意为“借助、依靠”,整个短语的意思是“不用考虑就能做出反应”,含有褒义。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语体形式由文到白的发展革新和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假”的“借助、依赖”之义项已逐渐淡出现代文。但“不假思索”则继续广泛存在于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只不过一部分人在不明真相或不求甚解的情况下,以“加”代“假”,变“文雅”为“通俗”。
作者 彭慧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0,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