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国以来《琵琶记》主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琵琶记》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它的内容、主题、形式、人物、艺术成就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学术界对其主题的争论尤为激烈。本文简要梳理了建国以来关于《琵琶记》主题的研究状况。
作者
袁九生
机构地区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2年第5期116-118,共3页
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关键词
建国以来
《琵琶记》
主题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陈文新.
论《琵琶记》的悲剧品格[J]
.戏曲艺术,2001,22(3):8-19.
被引量:7
2
谢宇衡.
试论琵琶记的悲剧冲突[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6-56.
被引量:1
3
余德余.
《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的重塑[J]
.文化艺术研究,1995(3):55-56.
被引量:3
4
冯文楼.
《琵琶记》:悲剧的制造与消解[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3):70-75.
被引量:3
5
李晓.
关于高则诚《琵琶记》的评价问题[J]
.艺术百家,2002,18(2):22-29.
被引量:3
6
卜亚丽.
厥旨渊放 归趣宜求——《琵琶记》复杂面貌成因索解[J]
.艺术百家,2003,19(2):24-30.
被引量:3
7
李跃红.
《琵琶记》意义新探——兼谈悲剧的形而上特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37-140.
被引量:2
8
佘德余.
《琵琶记》悲剧的伦理理想人格与中和审美意识[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3-68.
被引量:1
9
黄仕忠.
《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J]
.文学遗产,1996(3):89-96.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曾庆元.论悲剧[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伍蠡甫.两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A]..尼采美学文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6..
5
.[俄]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6
[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秋天的神话[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7
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1995..
8
[明]高明.琵琶记[M].,..
9
王宏维.命定与抗争[A]..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96..
10
黄仕忠.
《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J]
.文学遗产,1996(3):89-96.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30
1
刘俊,曾贤模.
隐喻视域下《琵琶记》中“糠”的意象解析[J]
.汉字文化,2022(20):79-82.
2
汪海明.
自然愿望的破灭和人格意志的沉沦——蔡伯喈形象的文化解读[J]
.戏曲艺术,2003,24(1):17-23.
被引量:3
3
李跃红.
《琵琶记》意义新探——兼谈悲剧的形而上特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37-140.
被引量:2
4
李跃红.
论《琵琶记》在悲剧研究中的价值——兼谈一种新的悲剧思想:“核心价值破碎论”[J]
.北方论丛,2005(2):14-17.
被引量:1
5
徐蓓蓓.
“全忠”未必忠,“全孝”不能孝——从《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看作者文化心理结构与现实的冲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4):32-35.
被引量:6
6
戴峰.
论元代戏曲中的政治伦理观念[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2):5-8.
7
刘于锋.
论中国古典悲剧中的假定团圆现象[J]
.戏剧文学,2006(10):33-38.
被引量:2
8
李秀敏,窦雪,李国芹.
水肿[J]
.社区医学杂志,2006,4(04X):13-14.
9
沈新林.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版本之比较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4):29-34.
被引量:1
10
王正.
走近陈世美——兼评秦香莲和包公形象[J]
.贵州社会科学,2007(5):64-6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徐蓓蓓.
“全忠”未必忠,“全孝”不能孝——从《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看作者文化心理结构与现实的冲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4):32-35.
被引量:6
2
李树志.
心性的脆弱与道义的重荷──从蔡伯喈的两难抉择看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缺失[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4):28-32.
被引量:1
3
阙真.
高明《琵琶记》二重内涵新探[J]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4):18-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杨然.
《琵琶记》的二重性再探[J]
.江科学术研究,2019,14(2):72-74.
1
牛汉.
叹息就是我的歌唱[J]
.粤海风,2008(2):32-34.
被引量:1
2
徐公持.
谈古与今[J]
.文学遗产,1988(2):5-9.
3
李晓莉.
近十年《琵琶记》研究综述[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3(6):13-16.
被引量:1
4
看戏[J]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16,0(5):53-53.
5
程弘.
古代戏曲中的蔡文姬[J]
.文学遗产,1960(294):1-1.
6
余德余.
《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的重塑[J]
.文化艺术研究,1995(3):55-56.
被引量:3
7
翟滢.
浅论《琵琶记》的艺术特色[J]
.中国艺术时空,2016(5):65-69.
8
段奇.
论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69-70.
9
张国风.
古代小说、戏曲对辅助人物的利用[J]
.文史知识,2009(12):84-89.
10
邱馨慧.
论《琵琶记》人物形象塑造特点[J]
.魅力中国,2014(14):114-114.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