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层抗震砖房构造柱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
《安徽建筑》
2000年第2期36-36,共1页
Anhui Architecture
参考文献14
-
1张宇,张晨,蔡万焕.中国经济模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3):69-84. 被引量:49
-
2梁波.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J].科学社会主义,2009(4):16-20. 被引量:6
-
3乔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J].经济学家,2009(2):14-20. 被引量:14
-
4大卫.科兹.中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和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西部论坛》主编访谈大卫·科兹教授[J].西部论坛,2018,28(4):1-3. 被引量:5
-
5何自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基本经验[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9(6):77-83. 被引量:7
-
6程恩富,辛向阳.论中国模式若干基本问题——兼议若干疑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87. 被引量:9
-
7江小涓.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J].管理世界,2010,26(6):1-7. 被引量:84
-
8高帆.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学术研究,2010(8):46-50. 被引量:14
-
9黄志亮.从市场GDP主导转向国民幸福目标主导经济发展实践[J].海派经济学,2017,15(1):25-47. 被引量:5
-
10程恩富.社会主义发展三阶段新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2,12(3):21-27.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73
-
1陈文福.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112-115. 被引量:7
-
2高帆.体制转型—结构转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引申含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23-29. 被引量:7
-
3刘国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3-12. 被引量:42
-
4胡钧,韩东.“中国模式”的实质、特点和面临的挑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13-23. 被引量:14
-
5卢荻.世界发展危机与“中国模式”[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24-35. 被引量:6
-
6安德鲁.马丁.费希尔,李双双.中国正在拉美化吗?在全球失衡浪潮中,中国在实力与依附性之间的平衡行为[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36-53. 被引量:2
-
7张宇.中国模式的含义与意义[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9(1):9-29. 被引量:10
-
8何干强.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观点[J].海派经济学,2010,8(4):32-43. 被引量:9
-
9赵凌云.论“中国模式”的人类思想史意义[J].海派经济学,2010,8(4):61-68. 被引量:1
-
10陈维达.中国模式:利益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调控[J].海派经济学,2010,8(4):69-8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65
-
1刘志彪,凌永辉.打通双循环中供给侧的堵点:战略思路和关键举措[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65-72. 被引量:26
-
2李雪阳.劳动、分配和“自由国家”——《哥达纲领批判》的“历史与阶级”之维[J].政治经济学研究,2022(3):18-31. 被引量:1
-
3葛阳琴,谢建国.需求变化与中国劳动力就业波动——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9,18(4):1419-1442. 被引量:22
-
4朱成全,董俊逸.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视阈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J].海派经济学,2024,22(1):1-16.
-
5李立男.西方幸福指数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超越[J].海派经济学,2023,21(4):204-214.
-
6丁晓钦,杨华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与实践[J].海派经济学,2023,21(4):1-13.
-
7石锐杨.论现实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内在逻辑[J].海派经济学,2023,21(3):31-44. 被引量:1
-
8石军伟.比较优势陷阱、创新偏差与后发大国全球价值链突破——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20(1):41-80. 被引量:5
-
9张宇.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2010年)[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2(1):3-64. 被引量:6
-
10乔榛.“中国模式”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挑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2(3):75-86. 被引量:5
-
1张冬丽,李广,等.多层砖房构造柱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筑与预算,2000(4):43-43.
-
2马道云,黄益良.介绍某城镇住宅楼构造柱的一种补设方案[J].安徽建筑,1999(6):68-68.
-
3张荣雄.浅谈多层砖房抗震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270-270.
-
4陈京华.变电所单层及多层砖房抗震设计探讨[J].安徽电力,2000,17(1):48-50.
-
5刘筠,王惠权,李之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中的几大问题[J].沈阳建筑,2003(1):35-37.
-
6史运宏.浅谈砖混结构中构造柱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83-84.
-
7李建平.浅析砖混结构中构造柱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建筑,2005,12(4):67-67.
-
8周少瑜.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J].铁道建筑,1999,39(9):34-36.
-
9付健,杨杰.保证钢筋砼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措施[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17(1):91-92.
-
10佟万泉,周风雨.浅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J].辽宁建材,2000(3):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