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由“粉色”记忆到“红色经典”——试论《青春之歌》叙事话语的三重置换

From Pink Memory to Red Classics——Triple Replacement in Youth So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杨沫的《青春之歌》成功地进行了三重置换,即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一个革命者的话语转换,爱情话语向政治话语的转换,个人记忆向集体记忆的转换。从而形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文本。 The Song of Youth by Yang Mo has successfully created triple displacements: discourse from a Pettybourgeois intellectual to a revolutionist; topics from love to politics; personal memories to collective memories. This has shaped the red classic texts in the 50s and 60s in the 20th century.
作者 田承良
出处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4-79,共6页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关键词 话语转换 政治话语 集体记忆 经典文本 Discourse displacement politics topic collective memory classic tex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三家巷》《苦斗》综述.解放军文艺,1965,(2).
  • 2鲁迅.伤逝[A].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3戴锦华.再解读[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 4杨沫.我为什么能够写出《青春之歌》.北京文艺,1977,(8).
  • 5郭开.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中国青年,1959,(2).
  • 6何其芳.《青春之歌》不可否定[N].中国青年报,1959,5.
  • 7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N].中国青年报,1959,4.
  • 8程光炜.《青春之歌》文本的复杂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4(1):86-100. 被引量:26
  • 9任茹文.论《青春之歌》的创作心理[J].文学评论,2007(5):44-5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