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苏轼以赋为诗的艺术表现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梳理了苏轼以赋为诗的主要表现,认为苏轼受赋家之心与作赋之法的影响,既能用独特的体物视角来创造美妙的诗歌意象,并据以组织篇章,形成圆融通透的艺术特色;又能抓住常人不曾注意的物象、物情来抒情说理,增加了诗歌的兴象美,从而以破体之法行尊体之实,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品质。
作者 沈章明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6-180,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郑悻朱.苏轼“以赋为诗”研究[M].北京:文津出版社,1998.
  • 2许结.清代赋论“禁体”说[J].江淮论坛,2011(5):5-14. 被引量:5
  • 3司马相如.司马相如集校注[M].金国永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 4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5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M]∥四川大学中文系.苏轼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94.
  • 6曾明.苏轼“以我观物”、“因物赋形”与中国诗学“活法”说论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6):186-193. 被引量:4
  • 7王文诰.苏海识余[M]//续修四库全书(第1315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8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99-100.
  • 9扬雄.扬雄集校注[M].张震泽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 10瞿祐.归田诗话[M]//鲍廷博辑.知不足斋丛书(第3辑)[C].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明刊本,1921.

二级参考文献79

共引文献360

同被引文献4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