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晚清淮河流域匪患与治理——以捻党为中心之探讨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清时期,淮河流域一带匪患严重,社会持续动荡,主要原因是灾荒不断、官府腐败、民众关系紧张等。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匪患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活动频繁、规模大,有的甚至组建成近代化的军队;二是与反清斗争结合在一起,具有了一定的政治目标;三是仍以区域性活动为主;四是宗族色彩鲜明。针对日益严重的匪患,清王朝主要采取派兵进剿、抚慰收编、组建团练、赈灾济民等措施,但是成效甚微。晚清淮河流域匪患问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至民国时期更为严重,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这一地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缓、文化凋敝的一个重要原因。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5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37

  • 1方江.家园记[J].安徽史学,1986(5):69-73. 被引量:4
  • 2[5]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Z].北京:中华书局,1958.
  • 3[2]程歗.晚清乡土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 4[4]中国会道门石料集成编纂委员会.中国会道门石料集成(上册)[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5[6]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四)[Z].上海:神州光学社,1952.
  • 6[9]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M].北京:三联书店,1958.
  • 7[12]安徽省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水利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 8[15]阜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阜阳县志[Z].合肥:黄山书社,1994.
  • 9[27]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及附件,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9.
  • 10[30]霍山教案[N].时报,1906-07-04.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25

  • 1吕天佑.浅议明代中后期治理黄河的“两难”[J].历史教学,2001,0(12):6-11. 被引量:2
  • 2江河修防纪要(1935年)[M]//民国史料丛刊:第1辑(第20种).台北:传记文学社,1971.
  • 3钮仲勋.淮河流域区域开发的历史研究[M]//张一丰,等.淮河地理研究.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 4唐元海.淮河古水系述略[J].治淮,1985(4).
  • 5[明]潘季驯.黄河来流艰阻疏[M]//贾征.潘季驯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6[宋]欧阳修.思颍诗后序[M]//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
  • 7[明]张鹤鸣.《万历颍州志》序[M]//[清]李复庆.阜阳县志.阜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合肥:黄山书社,2009:卷首原序.
  • 8[清]左辅.念宛斋集[M]//聂崇岐.捻军资料别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 9徐国利.清代中叶皖北的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捻军产生的更广泛的原因[M]//张珊.捻军史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 10[清]方溶颐.梦园丛说·内篇:卷二[M]//中国史学会.捻军资料丛刊: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卅版社,195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