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9,13,共5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15
-
1郭壬癸,乔永忠.版权保护强度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绩效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37(7):1174-1182. 被引量:7
-
2李金华.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格局及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走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9,0(4):7-17. 被引量:6
-
3滕堂伟,陈佳怡,司月芳.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发展效应再认识——来自张江示范区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3):31-38. 被引量:12
-
4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差异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0(6):45-50. 被引量:10
-
5王胜光,朱常海.中国国家高新区的30年建设与新时代发展——纪念国家高新区建设30周年[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7):693-706. 被引量:28
-
6孙红军,王胜光,张路娜.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J].技术经济,2019,38(6):58-66. 被引量:5
-
7汪涛,李祎,汪樟发.国家高新区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协调状况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6):108-115. 被引量:35
-
8高春东,魏颖,金凤君.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和思路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9(3):158-159. 被引量:11
-
9方玉梅,刘凤朝.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26-32. 被引量:31
-
10欧光军,孙骞,刘思云,简利君.基于DEA分析的国家高新区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1):75-78.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120
-
1王胜光,杨跃承.高新区:战略和政策的新命题[J].中国高新区,2009(3):74-77. 被引量:5
-
2许馨文,张宝雷,许馨艺.一种国家级开发区的聚类方法初探[J].统计与管理,2009(1):63-64. 被引量:1
-
3安士伟,贾学峰.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空间布局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144-145. 被引量:13
-
4尤芳湖,李晓力.山东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4,24(6):4-8. 被引量:11
-
5赵黎明,辛长爽,佘震宇.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2-56. 被引量:9
-
6王惠文,张鹏.时序立体数据表动态轨迹的描绘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1994,12(5):24-30. 被引量:4
-
7谢永琴.区域创新网络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技术经济,2005,24(4):1-4. 被引量:8
-
8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3):377-382. 被引量:377
-
9吕政,张克俊.国家高新区阶段转换的界面障碍及破解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06(2):5-12. 被引量:74
-
10宋河发,穆荣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3):97-103.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156
-
1白宝光,范清秀,朱洪磊.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新区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50(3):154-163. 被引量:5
-
2饶远,刘海波,张亚峰.制度理论视角下的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管理[J].科学学研究,2022,40(6):1075-1084. 被引量:9
-
3胡先杰,姜琴,陆红姝,苏思骐,朱琳.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22,18(2):196-202. 被引量:4
-
4徐伟,武春杨,赵媛,牛若男.我国6大城市群高新区创新经济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9,15(9):1004-1011. 被引量:9
-
5潘登科,胡珊婕.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专业开设背景下管理的创新[J].产业科技创新,2019(16):119-120.
-
6解佳龙,熊晓雪.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J].管理现代化,2022,42(6):14-21. 被引量:4
-
7张昌辉.理解·想象·激情——《圆明园的毁灭》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00(7):90-91.
-
8赵冰,张东生.国内外高新区研究热点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1):80-84.
-
9范建民.外来智力资本牵动高新区产业升级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2):109-113. 被引量:1
-
10王方.我国高新区政策变迁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基于中国1984-2011年高新区政策的考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2):31-36.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73
-
1蔡君仪.飞机排放及机场污染物测定方法和仿真技术研究[J].飞行试验,1993,9(1):37-41. 被引量:3
-
2蔡薇.船舶大气污染排放量的计算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4):485-487. 被引量:16
-
3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5):763-771. 被引量:300
-
4冯少英.机场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4,17(3):11-13. 被引量:6
-
5王如松,赵景柱,赵秦涛.再生 共生 自生——生态调控三原则与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89,8(5):33-36. 被引量:19
-
6梁勇,成升魁,闵庆文.城市交通生态占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3):484-488. 被引量:17
-
7霍红,贺克斌,王歧东.机动车污染排放模型研究综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526-530. 被引量:67
-
8金鉴明.生态危机观念上的误区、盲区、进区[J].环境科学动态,1996(4):2-4. 被引量:4
-
9工业生态学:私有部门的新机会[J].产业与环境,1996,18(4):38-39. 被引量:3
-
10孙鹏,王青,刘建兴,顾晓薇.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438-44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0
-
1张庆普,胡运权.我国建立完善生态型企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80-83. 被引量:11
-
2李翔,许兆义,陈亮.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2):41-44. 被引量:4
-
3何银基.石油公司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几个问题[J].中国石化,2005(11):54-56.
-
4唐宇文,石和春.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38-40. 被引量:10
-
5苗泽华,高志华.论工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生态工程[J].生产力研究,2009(19):145-147.
-
6丁宇,林姚宇,路旭.生态足迹模型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启示--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6):105-110. 被引量:4
-
7卢兵友,赵景柱.生态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J].环境科学,2001,22(2):1-6. 被引量:19
-
8张庆普.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学术交流,2002(2):44-47. 被引量:6
-
9邓艾.可持续发展的草原生态经济模式——甘肃牧区生态经济问题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7-16. 被引量:4
-
10贾芸,冯树.可持续发展与设计教育[J].美术学报,2004(2):49-5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2
-
1曹俊,王少平,黄蓓佳,杨海真.绿色供应链与生态工业园区的比较研究[J].四川环境,2008,27(3):80-84. 被引量:3
-
2段少军.生态设计与传统艺术设计之比较探析[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6):119-119.
-
3崔晓.商业设计与人本设计之碰撞——论设计的可持续性[J].美术大观,2008(11):110-111.
-
4李明阳,王晓光.论绿色企业在我国的实现途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25.
-
5王桂芳.生态企业的构架与考核指标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30(3):68-70. 被引量:6
-
6刘慧,陈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种科学发展观[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8):82-85. 被引量:23
-
7周永章,邓国军,王树功.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兼论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的突破以及松山湖可持续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103-107. 被引量:7
-
8欧阳志云,赵同谦,苗鸿,王如松,王效科.海南制糖-酒精-能源-农业生态产业模式设计[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915-921. 被引量:15
-
9董玉宽,张晓芬.科学发展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技术创新[J].科技与管理,2005,7(2):15-18. 被引量:2
-
10李翔,许兆义,元炯亮.现代铝业生态环境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11-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