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认识主体还是实践主体——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目的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包括认识主体的培养,而且包括实践主体的培养。我们既不能将实践主体的培养简化在认识主体的培养之中,也不能将认识主体的培养简化在实践主体的培养之中,而应该将这两类主体的培养列为两种类型不同但却同样必要的课程目的:认识主体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智慧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实践主体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以便更好地改造世界。
作者 杨道宇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4-117,共4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生命体验取向的课程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201107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299
  •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
  • 3[美]杜威.学校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4.
  • 4[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146.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108-109.

共引文献75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