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苗床应用硅元素防治甘薯黑斑病试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甘薯黑斑病目前仍是北方薯区甘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对一些食用的敏感品种,甘薯黑斑病的危害远高于其他病害,而薯苗黑斑病的传播是其主要发病途径。通过对硅酸钠施用量、有病症无病症盖土和盖土灌根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能有效的防治黑斑病,50 g/m2硅酸钠有病症盖土灌根处理能有效的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为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
任波
杨爱梅
任伟
张曦
储凤丽
机构地区
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5期63-65,共3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1-C-12)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2201110017)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
防治
分类号
S435.3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张勇跃,刘志坚.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7-5998.
被引量:15
2
张玉强.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06-106.
被引量:2
3
肖德全.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新技术,2005(5):16-16.
被引量:4
4
陈志慧,宋光泉.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时效的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5):29-32.
被引量:7
5
马晓春,朱祥,李俊丰.
开放性实验若干问题的思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2):68-69.
被引量:16
6
张丽美.
甘薯贮藏期病害的防治[J]
.福建农业,2001,0(9):12-12.
被引量:2
7
周佳明,朱实祥.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97-79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张丽美.
甘薯贮藏期病害的防治[J]
.福建农业,2001,0(9):12-12.
被引量:2
2
周佳明,朱实祥.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6):797-799.
被引量:12
3
高文房,周久山.
绿豆秋播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2001(7):17-17.
被引量:2
4
肖德全.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新技术,2005(5):16-16.
被引量:4
5
王亚,康泼.
民航学院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
.实验室科学,2005,8(5):105-107.
被引量:1
6
罗金荣,司文修.甘薯紫纹羽病的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1994,(2):11.
7
何荣鹤,钱苗兴,葛为彬.
浅谈烯效唑的调节功能与应用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1998(9):27-28.
被引量:3
8
滕康开,蔡世舫,王五洲.
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694-694.
被引量:25
9
张希太,张恒.
怎样识别脱毒甘薯[J]
.河北农业科技,2002(12):7-7.
被引量:2
10
鞠正华,王健祥.
浅议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的整合[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17(1):86-8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44
1
罗辉,冯立明,孙华.
科研团队型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S1):47-48.
被引量:4
2
张成玲,赵永强,徐振,杨冬静,孙厚俊,谢逸萍.
三株不同镰刀菌对甘薯致病性及7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376-379.
被引量:1
3
陈志慧.
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实践[J]
.内江科技,2007,28(6):139-139.
被引量:4
4
陈志慧.
农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77-5977.
被引量:5
5
张勇跃,刘志坚.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7-5998.
被引量:15
6
张玉强.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06-106.
被引量:2
7
申静波,倪红梅,时贵英.
初探开放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1):56-57.
被引量:11
8
孙爱芹,周雪梅.
甘薯的贮藏及栽培管理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3):13-13.
9
雷荣华.
脱毒甘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6):14-14.
被引量:1
10
彭雪蓉,江兰,何晓利.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61-163.
被引量:14
1
满红.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法[J]
.河北农业,2013(11):28-29.
被引量:2
2
李长杰.
果园要重视硅肥的使用[J]
.烟台果树,2009(2):51-51.
被引量:1
3
张玉强.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06-106.
被引量:2
4
卢方林,汪志伟,王克贵.
甘薯黑斑病及其防治[J]
.甘肃农业,2009(5):92-92.
被引量:4
5
卢方林,汪志伟,王克贵,安丽娟.
贮藏期甘薯黑斑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
.植物医生,2009,22(6):42-43.
被引量:2
6
唐日.
如何防治甘薯黑斑病[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2(2):26-26.
被引量:1
7
张勇跃,刘志坚.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7-5998.
被引量:15
8
穆现国.
玉米施用钾硅肥试验[J]
.现代农村科技,2013(7):54-54.
9
程周建.
甜瓜枯萎病发生与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2016,0(9):70-70.
10
肖德全.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新技术,2005(5):16-16.
被引量:4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