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日互动中“博爱”译名的流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虽有"博爱"一词,但与西方伦理学中的Philanthropy差异较大。古代"博爱"概念模糊,泛泛而爱,平等意识不明显。而Philanthropy指平等地爱一切人,内涵明确。虽然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曾将Philanthropy译为"博爱",但非主流译法,且随着第一次中西交流的中止而夭折。明治中后期日本学者发掘凸显了"博爱"的平等意识,使其成为与Philanthropy吻合的新名。日译"博爱"在清末传入中国且影响了Philanthropy在中国的厘定。中国近代学人由于知识背景等不同,对"博爱"和Philanthropy认识不尽相同。康有为等人以韩愈"博爱为仁"为基点来接受西方Philanthropy之学,使"博爱"对译Philanthropy在清末民初最终定型。但中国近代"博爱"新旧杂糅,意域广阔,并不等同于日译名。这一译名的流变,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近代的缓慢转型。
作者 杨玉荣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69,共6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资助项目:07J2D004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李之藻.天学初函[M].台北:学生书局,1978.
  • 2麦都思.英汉字典[M].上海:墨海书馆,1847.
  • 3卢公明.英华萃林韵府:卷--[M].福州:马塞尔·罗萨里奥公司(Rozarin,Marcal and Company),1872.
  • 4井上哲次郎,等.哲学字汇[M].东京:东京大学三学部,1881.
  • 5高冈保.儒教修身要录[M].京都:文荣堂,1889.
  • 6梁启超.康有为传[M]∥戊戌变法: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 7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中华书局,1935..
  • 8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2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9Henry Sidgwick.西洋伦理学史要[M].王国维,译.上海:上海教育世界,1903.
  • 10Henry Sidgwick.Outlines of the history of ethics for English readers[M].London:Macmillan and Company, 1896.

共引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