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叶时《礼经会元》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曾指出:"宋之群儒,经义最富,独诠解《周礼》者寡,见于《志》者仅二十有二家而已。盖自王安石当国,变常平为青苗,藉口《周官》泉府之遗,作新经义,以所创新法尽傅着之,又废《春秋》,不立学官,于是与王氏异者多说《春秋》而罢言《周礼》。
作者
刘丰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9,共13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关键词
宋代儒学
礼经
《周礼》
《春秋》
纳兰性德
清代学者
《周官》
王安石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经义考》卷一百二十四,《点校补正经义考》第四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第437页.
2
《经义考》卷一百二十,《点校补正经义考》第四册,第344页.
3
《经义考》卷一百二十五,《点校补正经义考》第四册,第445页.
4
叶国良:《宋人疑经改经考》,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0年,第103页.
5
刘丰.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心性论[J]
.中国哲学史,2010(2):93-100.
被引量:8
6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卷八,见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9页.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宋儒微言》,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二章及106页.
2
《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90年,第355页.
3
贺麟.《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
4
钱穆.《初期宋学》,《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三联书店,2009年,第11页.
5
蒙文通.《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收入《儒学五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页.
6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共引文献
7
1
吴远华,王伟.
礼乐视域下王安石性情论重构研究[J]
.求是学刊,2020(5):144-152.
被引量:2
2
吕梦洁.
从《礼乐论》《老子》来看王安石的音乐思想[J]
.黄河之声,2022(2):162-164.
3
殷慧,田浩.
从《五经》到《四书》--以宋代礼理的突破与融合为中心[J]
.中国哲学史,2014(2):103-108.
被引量:4
4
吴晓东,张万强.
性无善恶、善恶由习——试论王安石人性论思想的基本内容及意义[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36(2):15-20.
被引量:1
5
张呈忠.
蔡京为《王安石传》考[J]
.闽台文化研究,2017(3):33-35.
被引量:1
6
李雪莹.
论注《诗》文本“话语策略”的构建——以《诗经新义》为考察中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0,0(1):63-72.
7
刘成国.
有善有恶:王安石的人性论演变新探[J]
.中国哲学史,2023(3):57-69.
同被引文献
81
1
杨世文,李国玲.
宋儒对仪礼的注解与辨疑[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0-96.
被引量:3
2
杨世文.
宋儒"《冬官》不亡"说平议[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1):22-27.
被引量:3
3
程仲棠.
从诠释学看墨辩研究的逻辑学范式[J]
.学术研究,2005(1):49-56.
被引量:9
4
王书华.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J]
.社会科学论坛,2001(4):45-49.
被引量:3
5
李国玲,杨世文.
从《周礼》一书略说宋代周礼学[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3):73-76.
被引量:2
6
张学智.
明代三礼学概述[J]
.中国哲学史,2007(1):12-20.
被引量:5
7
梅约翰.
诸子学与论理学: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石与尺度[J]
.学术月刊,2007,39(4):62-67.
被引量:5
8
王国维.《自序》[A]..《静安文集绪编》《王国维遗书》第5册[C].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19-20页.
9
谭嗣同.《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99页.
10
曾军.
从民间著述到官方教材——从元陈澔《礼记集说》看经典诠释的独特现象及其思想史意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4):96-10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慧斌,尚智丛.
西方逻辑学传入过程中“辨学”与“辩学”概念的演变[J]
.清史研究,2015(3):30-38.
被引量:3
2
杨英.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宋元明礼学研究[J]
.齐鲁学刊,2020(2):46-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黄兴涛,朱星星.
2015年清史研究综述[J]
.清史研究,2016(4):115-141.
被引量:1
2
孙梦.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艾约瑟《辨学启蒙》[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5):48-50.
3
江璐.
《名理探》中对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讨论[J]
.逻辑学研究,2019,12(1):92-106.
4
张洁.
宋元明礼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3):68-71.
5
陆敏珍.
宋代礼研究的议题与取径[J]
.唐宋历史评论,2023(2):367-378.
1
陈恩林,郭守信.
关于《周易》“大衍之数”的问题[J]
.中国哲学史,1998(3):42-47.
被引量:8
2
石超.
再论《周官》之成书[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47-50.
3
刘德鸿.
满汉学者通力合作的成果──《通志堂经解》述论[J]
.清史研究,1995(2):20-31.
被引量:1
4
田沐臣,马增强.
从礼经看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1):43-46.
5
郑士波.
论中庸之道在《五经》中的体现[J]
.才智,2015,0(4):304-305.
6
葛志毅.
郑玄三礼学体系考论[J]
.中华文化论坛,2007(3):42-57.
被引量:6
7
韩延明.
福祸多变幻 坦然向天歌[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0(6):68-70.
8
汪维藩.
唐守临著《圣经提要》读后[J]
.天风,1998(12):36-37.
9
伦理型文化[J]
.学语文,2015(5):49-49.
10
李晓明.
清初两大满族诗人的人生际遇和作品所呈现的美学风貌--纳兰性德与爱新觉罗·岳端之比较[J]
.理论月刊,2008(3):128-131.
被引量:2
中国哲学史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