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德国规定与中国主体——读《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性的内涵是什么?借助德国文化资源,单世联《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一书提出中国现代性的重要特征是"反西方现代性",在这一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该书梳理了中国现代性与德国文化的思想源流和逻辑关联,探索分析中国现代性的价值关怀、意义结构及其方法依据。本文既对该书的上述努力给予肯定和赞赏,亦提醒其不足;同时认为,中国现代性的问题,本质上仍受制于西方现代性自身的困局,当前中国思想界不仅要积极合理地应对西方现代性的强势逼迫,也要客观面对东、西方现代性生成的复杂关系,致力于传统主体性的寻回和东方现代性的确立。
作者 叶隽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158,共8页 Open Tim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成庆.政治思想史中文新书概览(2011年7月—2011年10月)[J].政治思想史,2011,2(4):194-197. 被引量:1
  • 2刘擎:《2011:西方知识界回顾》,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171期(2012年1月8日),第9页.
  • 3徐志摩:《泰戈尔》,载刘天华(编选):《徐志摩散文》,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2~243页.
  • 4单世联:《为什么是“另一种”西学?--读叶隽(另一种西学--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载单世联:《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的读书笔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0l页.
  • 5李淑:《德国巴洛克文学的丰碑》(译本序),载[德]格里美尔斯豪森:《痴儿西木传》,李淑、潘再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 6《答强弱论》,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304页.
  • 7叶隽.救亡启蒙与文化转移——比较视域里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与东方现代性问题[J].文史知识,2011(2):13-2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J].新华文摘,2000,(8).
  • 2[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第393-395页.
  • 3叶隽.《侨易学三变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略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丛书》,原载《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12月9日.
  • 4《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同冶十一年五月十五日).《李鸿章全集》第2册,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874页.
  • 5《答强弱论》,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304页.
  • 6艾森斯塔特(Eisenstadt,S.N.)《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等译,三联书店,2006.
  • 7黄季刚.《太炎先生行事记》,载陈平原、杜玲玲编《追忆章太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21页.
  • 8[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5页.
  • 9[美]伯顿·克拉克著 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10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A]..《陈寅恪集·诗集》[C].三联书店,2001.第12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