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精神:历史内涵与主体性建构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和共同的价值理念。它的历史内涵为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仁者爱人的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和开创博纳的创新精神;它的现代性特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赋予的更加科学理性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的主体性建构,依赖于精神自觉、精神自信和精神自省三者的辩证统一。
作者
李明泉
向荣
肖云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5,共6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中国精神
历史内涵
现代性特质
主体精神
建构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148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63
参考文献
3
1
丁少锋.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关系[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3):9-11.
被引量:5
2
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6.
3
艾米·蔡著,刘海青等译.大国兴亡录[M].新世界出版社,2010.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6.
2
中共中央马克恩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9.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1.
4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76.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3-94.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32.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8.
共引文献
48
1
梁启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4):1-2.
2
郝德.
人的存在方式与教育的乌托邦品质[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7-11.
被引量:59
3
屈永华.
究法制之源流 显文明之转承——《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述评[J]
.现代法学,2002,24(3):157-161.
被引量:1
4
赵士发.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法与问题——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一种解读[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6):761-764.
被引量:1
5
何天云,程志敏.
论理性的非理性化倾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50-53.
6
陈龙海.
“线的艺术”的文化寻根[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15-21.
被引量:3
7
姚登权.
历史必然性的存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3):5-8.
8
王振霞,田德全.
罗马共和国时代公民权扩展的原因[J]
.北方论丛,2005(4):87-91.
被引量:3
9
孙纪文.
《淮南子》神话演变状态的文化意味[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12-16.
被引量:5
10
郑忆石.
“过程”辩证法与“无主体”的社会结构——兼评阿尔都塞理解的黑格尔辩证法[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4(6):45-49.
同被引文献
148
1
蒋述卓,李石.
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21(2):82-101.
被引量:11
2
习近平:勇攀科技高峰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J]
.国防科技工业,2021(3):12-13.
被引量:1
3
杨军.
官民矛盾步入显化期[J]
.决策探索,2009(1):36-37.
被引量:3
4
肖贵清.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1):4-10.
被引量:28
5
周晓虹.
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
.新闻界,2011(4):20-22.
被引量:169
6
陈少宇.
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J]
.体育学刊,2004,11(4):30-32.
被引量:29
7
徐蓉,宋城长.
论建构中国精神的三重维度[J]
.思想理论教育,2013(23):39-43.
被引量:6
8
李龙,汪习根.
宪政规律论[J]
.中国法学,1999(4):33-46.
被引量:48
9
何显明.
论当代中国精神形象的塑造[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3):70-75.
被引量:4
10
贺照田.
当代中国精神的深层构造[J]
.南风窗,2007,0(18):84-87.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7
1
汪习根.
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J]
.中国法学,2014(2):108-122.
被引量:131
2
魏婷.
我国社会转型期中“中国精神”的弘扬[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4):117-120.
被引量:2
3
赵善德.
体育梦与中华体育精神[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4,27(3):45-46.
被引量:1
4
王兆云.
中国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未来与发展,2015,36(4):2-7.
被引量:2
5
王会民.
中国精神崛起的多维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4):6-10.
被引量:3
6
黄栩鑫.
对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哲学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27(1):47-50.
被引量:2
7
徐亮.
中国精神铸就中国梦[J]
.丝绸之路,2016,0(10):77-78.
8
姚晶晶.
探析中国精神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J]
.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9):63-64.
9
刘艺芳,张志刚.
论中国体育精神涵养中国精神[J]
.体育文化导刊,2018(3):8-12.
被引量:15
10
魏泳安.
中国精神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动态,2018(10):22-3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63
1
范璐璐.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的体系化构建[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6):139-140.
被引量:2
2
王海兵,陈文.
体育精神在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构建中的运用[J]
.大众投资指南,2021(4):79-82.
被引量:1
3
安琪.
司法政策与法官办案负荷的互动关系解构——基于对西南地区某基层法院的实证观察[J]
.光华法学,2021(1):175-188.
4
崔楷.
论法治背景下商会治理的完善和发展[J]
.区域治理,2019,0(7):259-260.
5
王惠中.
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若干思考[J]
.楚天法治,2018,0(15):29-29.
6
马长山.
“法治中国”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20(3):5-20.
被引量:62
7
马长山.
民间治理与法治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转向与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J]
.浙江社会科学,2014(6):53-60.
被引量:6
8
熊伟.
法治国家建设与现代财政改革[J]
.中国法律评论,2018(6):14-25.
被引量:16
9
熊伟.
法治财税:从理想图景到现实诉求[J]
.清华法学,2014,8(5):22-37.
被引量:39
10
吴家清.
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J]
.江西社会科学,2014,34(8):17-22.
被引量:5
1
朱汉民.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J]
.湖南社会科学,2014(3):173-177.
被引量:3
2
封德平.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建设[J]
.齐鲁学刊,2015(6):5-9.
被引量:5
3
沈立江,汪俊昌,毛跃.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J]
.党建研究,2003(10):16-18.
被引量:2
4
陆敬华.
弘扬传统人文精神[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4,0(10X):64-64.
被引量:1
5
徐葆耕.
孤独的启蒙者——吴宓的文化个性及其历史命运[J]
.中国文化,1991(2):74-80.
被引量:3
6
一座城市的精神自觉与文化拓展[J]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4,0(8):38-39.
7
杨生平,谢玉亮.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67(2):181-185.
被引量:10
8
韩纬国,张新甫.
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金陵塔调)[J]
.群文论苑,2003(2):17-17.
9
陶永慧.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J]
.理论研究,2005(6):62-63.
10
廖世毅.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J]
.学习与实践,2004(1):48-53.
中华文化论坛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