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是非之知”到“莫若以明”:认识过程由“知”到“德”的升进——以《庄子·齐物论》为中心 被引量: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齐物论》设置了吾我作为两种认知主体的差异:在语法上"吾"为主格而"我"可为宾格,在意义上"我"是与天、地、物相对待的"主体",也是眼、耳、鼻、口各有所明而不能互通的知言"主体",而"吾"在内部则意味着官能的相互通达,在外部则意味着天籁与人籁的统和与沟通。从"我"达"吾"之路,是从认识上的是非彼此的构成返归"莫若以明"的清明状态,即以"明"接纳天机主导的运作过程。
作者 陈赟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6,共7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教思想"(项目号:11JJD7210002) 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庄子>内篇的文本 思想与结构"(项目号:11PJC04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庄子·齐物论》[M].,..
  • 2.《庄子·大宗师》[M].,..
  • 3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九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92页.
  • 4朱桂曜:《庄子内篇证补》,载严灵峰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第26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第41页.
  • 5周拱辰:《南华真经影史》卷二,载严灵峰编《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第22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第69页.
  • 6吴光明:《庄子》,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第187~188页.
  • 7《船山全书》第九册,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381~382页.
  • 8钱穆:《庄子纂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第12页.
  • 9.《庄子·则阳》[M].,..
  • 10.《荀子·解蔽》[M].,..

共引文献303

同被引文献38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