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仲景伤寒杂病合论的必须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疾病丛生,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作者
邓森涛
温博
宋兴(指导)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国医论坛》
2012年第3期3-4,共2页
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
杂病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杨殿兴,傅元谋.伤寒论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2
杨泽君.伤寒与杂病的关系.湖北中医杂志,1983,.
3
陈明 等.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18.
4
江尔逊.学习仲景理法广开临证思想.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
共引文献
19
1
鲁美君.
半夏泻心汤刍议[J]
.中医药学报,2006,34(4):54-55.
被引量:9
2
张叶祥,胡业彬,姚淮芳,程晓昱,汪健.
温肾益心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其对BNP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2):137-139.
被引量:3
3
杨学举.
从阴阳而论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310-1312.
被引量:6
4
蔡明建.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一例[J]
.海南医学,2010,21(6):66-66.
被引量:5
5
刘臣,罗艳,汤秀珍.
糖脂平治疗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升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6):76-77.
6
王晓洁,张义.
桂枝汤验案3则[J]
.光明中医,2010,25(8):1491-1491.
被引量:1
7
王茂泓,高生,张小萍.
张小萍脾胃气化学术思想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10,41(9):27-29.
被引量:16
8
沈桂芹,于世家.
《伤寒论》“主证”辨识[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33-34.
被引量:1
9
沈盛晖.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特发性慢性心包积液10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326-326.
被引量:2
10
张叶祥,胡业彬.
温肾益心丹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866-86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6
1
李艳梅.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烦躁的论治[J]
.泰山医学院学报,1995,16(4):357-358.
被引量:1
2
张灿玾.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研究概述[J]
.中医文献杂志,2005,23(4):1-4.
被引量:4
3
吴翠珍,陶汉华,张宗圣.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2):125-128.
被引量:19
4
王国琛.
《伤寒》《金匮》相同条文初探[J]
.吉林中医药,2007,27(6):57-58.
被引量:1
5
王庆国,李宇航.
《伤寒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6-14.
被引量:11
6
陈明 刘燕华 等.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7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51.
8
柯琴.伤寒来苏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22,232.
9
李吉祥.
试述《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之互补[J]
.北京中医,1997,16(3):48-51.
被引量:1
10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解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4.
引证文献
1
1
杨文喆,张再良.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相关性研究思路的述评与展望[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675-36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佳佳,曹灵勇,许家栋,林树元.
从太阴中风理论探讨血痹病传虚劳[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4504-4507.
被引量:8
1
刘伟.
《伤寒论》[J]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6):10-10.
2
王周芳.
浅议《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内经》学术思想[J]
.光明中医,2008,23(3):276-278.
被引量:1
3
侯兵,马新童.
经方临床应用举隅[J]
.新疆中医药,2007,25(5):122-123.
4
高荣林,提桂香,乔华.
急性热病巧在辨证[J]
.首都医药,2004,11(22):15-17.
5
宋兴,邓森涛.
从《伤寒论》太阳病篇浅探张仲景伤寒杂病合论思想[J]
.国医论坛,2012,27(4):4-6.
6
杜秀萍.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J]
.江苏中医药,2011,43(2):4-5.
被引量:1
7
赵孟春,张再良,程磐基.
浅析《千金要方》外感热病学术特色[J]
.中医文献杂志,2007,25(2):15-17.
被引量:2
8
王付.
论仲景组方原则与脾为后天之本的关系[J]
.陕西中医函授,2000(3):11-12.
9
商洪涛.
《伤寒论》疾病预后学说初探[J]
.河北中医,2006,28(4):299-300.
被引量:1
10
冯世纶.
两个六经不能混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来源[J]
.中医文献杂志,2006,24(4):41-41.
国医论坛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