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脉诊思路分析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伤寒论》脉诊贯穿于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与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张仲景学术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伤寒论》的脉诊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归纳总结了张仲景脉学的应用法则,分为凭脉辨阴阳,凭脉言病机测病因,凭脉推病史及预后,凭脉定病位和病情、脉、方的关系等方面。
作者
尹绍峰
胡广芹
陈宝贵(指导)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9-911,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脉诊
病因病机
凭脉辨传变断预后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1
1
闫妍.
《伤寒论》脉症合参的辨证思维[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91-229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
1
李绚,刘公望.
《伤寒论》脉诊应用之解析[J]
.吉林中医药,2008,28(10):706-707.
被引量:8
2
刘玉良,杨杰.
《伤寒论》脉症合参思辩方法探微[J]
.中医杂志,2011,52(13):1084-1086.
被引量:6
3
刘文强,滕晶.
《伤寒论》脉证合参辨证思想初探[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5-6.
被引量:4
4
赵艳青,滕晶.
《金匮要略》“脉症合参”思想在急症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99-1700.
被引量:5
5
杨泽,王梦蕾,陈佳丽,汪翔,夏永良.
《金匮要略》脉症合参辨证方法探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803-680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6
1
刘聪颖,赵宇平,汤伟昌.
论中医长短脉之意义[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45-47.
被引量:1
2
王滨,牛欣,文仁都,徐元景,沙洪,罗致诚.
现代脉诊研究的问题及解决之道[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73-274.
被引量:23
3
贺振泉,原林.
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89-491.
被引量:9
4
李灿东.
脉诊临床意义的探讨[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5,5(3):3-5.
被引量:2
5
刘玉良,李金田(指导).
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五大要素[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1):10-13.
被引量:7
6
张效霞,王振国.
《伤寒论》“辨某某病脉证”辨出来的到底是什么[J]
.国医论坛,2006,21(2):1-4.
被引量:6
7
徐刚,魏红,刘明林.
关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41-42.
被引量:11
8
王慧峰,李建梅.
从运气学说探讨伤寒六经气化趋势规律的设想[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92-293.
被引量:1
9
李丛.
李时珍《濒湖脉学》的学术特色及影响[J]
.江西中医药,2007,38(2):79-80.
被引量:2
10
姚笛,王忆勤.
脉诊临床应用研究概述[J]
.甘肃中医,2007,20(6):6-1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5
1
解灵江.
从伤寒论谈临床病与证[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182-182.
2
方春平,刘步平,朱章志.
《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8):948-950.
被引量:4
3
张红梅,陈雪功,胡建鹏,高洁,刘凯凯.
新安医家“温补重脉诊”临床经验探析[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6):11-12.
被引量:8
4
陈烨文,许琳,龚一萍.
论《伤寒论》“脉迟”的病机[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6):6-8.
被引量:3
5
罗拟睿,张晓琳,赵莺.
近20年脉诊古籍研究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3-5.
被引量:3
6
马坤,卢艳,刘华一.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之“阴阳”刍议[J]
.河南中医,2017,37(4):559-561.
被引量:5
7
孙鸿昌,张晓艳,蔡超产,陈晓辉.
《伤寒杂病论》“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临床应用[J]
.河南中医,2017,37(6):940-942.
被引量:9
8
朱水娣.
中医脉诊的临证思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62-63.
被引量:3
9
丁瑞丛,杨怡然,刘玲,王平.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脉法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2):2519-2521.
被引量:4
10
许希迎,李春红,齐向华.
用经方可巧用脉诊[J]
.光明中医,2018,33(14):2007-2008.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王雷,王红,石建华.
浅述伤寒杂病论治疗外科急腹症的条文[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0(1):145-146.
2
杨启先.
深化国企改革与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J]
.南方经济,2000,29(5):5-8.
3
仪凡,王诗源.
《伤寒杂病论》顾护胃气思想探析[J]
.河南中医,2018,38(12):1787-1790.
被引量:12
4
李慧洁.
补气运脾汤治疗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转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9,37(1):128-130.
被引量:21
5
杨荣禄.
从《素圃医案》浅探郑重光运用参、芪、桂、附、姜的特色[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1):4-6.
被引量:4
6
张红梅,郑日新,陆翔,陈雪功,吴凡,刘凯凯.
郑梅涧《箑余医语》及其对脉诊的新见解[J]
.中华医史杂志,2016,46(2):87-89.
被引量:2
7
罗拟睿,张晓琳,赵莺.
近20年脉诊古籍研究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3-5.
被引量:3
8
郑昭瀛,刘刃,江丽杰,吴朦,胡镜清.
国医大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临证医案证机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0):1349-1354.
被引量:8
9
贾新颖,林一帆,高文艳,巩阳,李禹廷,李京.
中医“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脾胃系疾病诊治文献中使用频度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12):1230-1232.
被引量:4
10
王星晨.
化肝煎治疗肝郁化火病证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8):84-86.
被引量:5
1
郝翠梅.
内伤杂病从肝防治探析[J]
.世界中医药,2013,8(1):33-35.
被引量:1
2
尚倩,王博峰,李献平.
从郁论治痤疮的思路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6,9(3):357-358.
被引量:2
3
袁洪仁.
试论儿科推拿手法的应用法则[J]
.按摩与导引,1992,8(3):7-8.
被引量:2
4
牛春涛,韩晗,王向峰.
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应用法则思考[J]
.中医杂志,2001,42(3):179-180.
被引量:12
5
岳滢滢,刘松林,邢颖,李明珠,李家庚,程方平.
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研究的思路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5):1136-1139.
被引量:17
6
王博峰,尚倩,陈传蓉,傅延龄.
桂枝汤治疗虚证的思路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6,9(4):491-493.
被引量:5
7
蓝海,黄斯,黄妍丽,杨威,赵国平.
张仲景禁用下法思路分析[J]
.北京中医药,2014,33(8):605-607.
被引量:4
8
谢地,曹月红,刘凤斌.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脾胃疾病学术思想探讨[J]
.中医药学报,2014,42(3):5-7.
被引量:23
9
秦雪梅,高晓霞.
从逍遥散证与逍遥散抗应激研究看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路[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521-525.
被引量:16
10
衣运玲,姜军作,战丽彬.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选穴思路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0):107-108.
被引量:4
中医杂志
201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