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消费社会中奢侈品的神话建构与符码传播批判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心理注重炫耀性、消费年龄年轻化、消费内容低端化、消费人群结构多元等特点。消费者出于对意义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消费动机,与商品通过媒介构建的符号价值达成共识,商品(资本)、媒介、消费者(受众)三者合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奢侈品消费神话。在媒介建构的消费神话中,人对消费品追求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虚拟的象征意义,占有后喋喋不休地呓语和狂欢,背后则是生活意义滑落和商品异化的悖论。对打破这种神话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传媒社会道义的回归,意见领袖的批判责任,以及消费者的自我救赎等,也许后者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153,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0页.
  • 2[德]沃夫冈·拉茨勒:《奢侈带来富足》,刘风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6页.
  • 3[英]亚当·斯密:《关于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31页.
  • 4张汉青:《高盛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2/09/content_3898739.htm,2005年12月9日.
  • 5人民网:《中国出境购物达240亿美元成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http://hm.people.com.cn/GB/42273/14650688.html,2011年5月16日.
  • 6白雪:《中国年轻人追逐奢侈品消费者年龄比欧洲年轻15岁》,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3/07/5004809_0.shtml,2011年3月7日.
  • 7[荚]苏特·杰哈利:《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马姗姗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 8[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前言》,敖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 9[美]托斯丹·本德·凡勃伦:《有闲阶级论》,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75页.
  • 10[法]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68页.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