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理论的科学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评介
被引量:1
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2000年第3期34-36,共3页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5
-
1宁光杰.马克思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探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3):130-154. 被引量:6
-
2郭庆松,马道双.国外失业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8(6):55-58. 被引量:5
-
3宋则行.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数量关系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1962,8(8):1-14. 被引量:3
-
4钱伯海.劳动价值理论与三次产业[J].经济学家,1995(3):76-82. 被引量:18
-
5周肇光.论马克思产业协调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6(3):1-6. 被引量:3
-
6赵玉林,张钟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8,29(3):35-42. 被引量:30
-
7蒋南平,黄珣.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解读[J].经济学家,2009(1):44-49. 被引量:9
-
8王飞鹏.就业理论综述与研究新动向[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6):16-19. 被引量:7
-
9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60-66. 被引量:146
-
10王开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梯式”发展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3(6):21-29. 被引量:16
-
1胡钧.正确认识股份制[J].党建研究,1998,0(5):9-11. 被引量:1
-
2胡钧先生学术活动剪影[J].生产力研究,2008(3).
-
3刘和平,崔援民.自组织理论在市场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20(3):107-110.
-
4卫兴华.《资本论》究竟研究什么?——与胡钧同志商榷[J].中国经济问题,1983(4):35-42. 被引量:1
-
5赵红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2(10X):30-31.
-
6恒之.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决条件[J].社会科学(甘肃),1989(2):97-97.
-
7王永林.创新制度框架 促进统筹发展——江苏省太仓市富民强市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农村,2012,28(10):29-31.
-
8石守京.有价值的总结[J].中国老区建设,2014(9):63-63.
-
9香伶.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及政策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1998(4):40-42. 被引量:6
-
10王振江.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理论新探[J].改革与理论,1992(2):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