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走向哲学的诗性探询——吴思敬诗歌批评的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呈现出较为活跃的态势。在迄今为止的批评格局中,吴思敬的诗歌批评有其特殊的位置。从年龄、代际来说,出生于1940年代的他,介于谢冕、孙绍振等1930年代出生的批评家和陈超、唐晓渡、程光炜等1950年代出生的批评家之间。这些出生于不同年代的批评家,各有自己熟悉的批评领地和擅长的批评方法。有时,代际划分会为辨识一个时期诗歌现象及批评的总体格局和走向提供一定方便。不过,吴思敬的诗歌批评突破了通常意义的代际界线,在批评的视域、时段、对象等方面均显示出相当大的跨度。
作者 张桃洲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吴思敬.《时代的进步与现代诗》,《诗探索》1981年第2辑.
  • 2吴思敬.九十年代中国新诗走向摭谈[J].文学评论,1997(4):79-85. 被引量:14
  • 3吴思敬.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当代诗歌主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2):114-120. 被引量:10
  • 4吴思敬.当今诗歌:圣化写作与俗化写作.星星诗刊,2000,(12):106-109.
  • 5吴思敬.《男子汉的诗-青年诗人江河作品试析》[J].香港中报月刊,1985,.
  • 6吴思敬.《痛苦使人超越-读梁小斌的<断裂>》[J].星星诗刊,1986,.
  • 7吴思敬.《英儿》与顾城之死[J].文艺争鸣,1994(1):34-39. 被引量:7
  • 8吴思敬.《用心理学的方法追踪诗的精灵》[J].诗刊,1985,.
  • 9吴思敬.《用心理学的方法追踪诗的精灵》作为"代跋".收入《心理诗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共引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