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要素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要素适宜度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区域性要素对非区域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并且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建立在要素适宜度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郝大江
机构地区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7,共9页
Economis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90078)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主体功能区
空间经济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22
同被引文献
195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9
参考文献
6
1
KRUGMAN P, FUJITA M, VENABLES A. J.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M ].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9.
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郝大江.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
.财经研究,2011,37(2):104-111.
被引量:27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3).
5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
ALLYN YOUNG.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 J ]. The economic journal. 1928 ( 11 ) : 101 - 106.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Alber O Hirschman.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8.
2
Dixit A K,J E 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 : 297--308.
3
Kenneth N Waltz. Evaluating theories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7,91: 913- 917.
4
Krugman P, Fujita M, Venables A J.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99.
5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M].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1957.
6
Martin P, G Ottaviano. Growing locations: Industry location in a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9,43 : 281 -- 302.
7
Rosenstein-Rodan P N. The underdeveloped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y, 1943, (9) :22--24.
8
Baldwin R. Agglomeration and endogenous capital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9,43:253--280.
9
Rainer Kattel,Jan Kregel. Ragnar Nurkse (1907--2007): Classic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its relevance[M]. London: Anthem Press, 2009.
10
Starrett D. Market allocations of location choice in a model with free mobility[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8,17 : 21 -- 37.
共引文献
622
1
杨燕滨.
构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J]
.教育探索,2008(4):104-105.
被引量:12
2
任万德.
贯彻十七大精神,加速推进学院教育转型[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8,22(3):1-4.
3
魏国江,李霞.
分工创新——放大技术创新效应的必然选择[J]
.科技与经济,2007,20(3):23-26.
4
李玲娣,张琦.
关于新时期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的深层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25-27.
被引量:15
5
李欣红.
关于产业区位的经济学解释[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22(6):11-16.
6
王东兴.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与对策[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89-92.
被引量:3
7
张可荣,刘萍.
新时期党的民族复兴思想[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54-58.
被引量:5
8
范建军.
企业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中的困惑与建议[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5):223-225.
被引量:2
9
毛国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发展的里程碑——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新发展[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9-12.
被引量:1
10
崔朝栋,李新记.
劳动价值论与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J]
.经济经纬,2008,25(1):13-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5
1
樊杰.
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
.地理学报,2004,59(z1):33-40.
被引量:72
2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
.地理学报,2004,59(z1):53-58.
被引量:106
3
金志丰,陈雯,孙伟,陈江龙.
基于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土地空间配置——以宿迁市区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9):43-50.
被引量:27
4
曾培炎.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J]
.求是,2008(2):15-18.
被引量:11
5
王信,尹杞月.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探讨[J]
.生态经济,2009,25(2):161-164.
被引量:10
6
赵亚莉,吴群,龙开胜.
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27-130.
被引量:11
7
李传武,张小林,吴威,曹卫东.
安徽省无为、和县区域主体功能的分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2):127-132.
被引量:5
8
燕守广,沈渭寿,邹长新,张慧.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1-4.
被引量:23
9
戚名琛,胡文政.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1993(Z4):990-1021.
被引量:2
10
钱勤英.
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
.资料通讯,2005(3):35-3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3
1
张秋平.
主体功能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要素禀赋视角的分析[J]
.中国电子商务,2012(24):151-151.
2
陈小良,樊杰,孙威,陶岸君,梁育填.
地域功能识别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29(2):72-79.
被引量:17
3
姜莉.
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4-39.
被引量:2
4
郝大江.
主体功能区演进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矢量分析视角[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34(4):31-35.
被引量:2
5
张秋平.
要素禀赋分异下促进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的研究[J]
.对外经贸,2013(8):83-84.
被引量:1
6
姜莉.
农户信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
.商业经济,2013(18):4-5.
被引量:3
7
姜莉.
我国农户信用建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J]
.对外经贸,2013(11):95-96.
8
张秋平.
主体功能区划的宏观调控工具研究进展及评述[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25(2):58-62.
9
梁佳,郭娜.
土地政策参与区域经济增长机制问题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4):39-42.
被引量:3
10
张秋平.
主体功能区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0-46.
二级引证文献
89
1
谢保鹏,屈雯,杨洁,陈英.
基于SOM的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分区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187-197.
被引量:4
2
何则,杨宇,刘毅,金凤君.
面向转型升级发展的开发区主导产业分布及其空间集聚研究[J]
.地理研究,2020,0(2):337-353.
被引量:22
3
陈雯,范茵子,张永宇.
美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中国企业的出口行为[J]
.国际贸易问题,2021(10):34-53.
被引量:10
4
李志远,曹哲正.
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对制造业就业水平的影响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21(8):104-118.
被引量:12
5
苏次平.
搞好项目开发优化经济结构[J]
.福建经济,2000(3):12-13.
6
王晓良.
国土空间多功能分类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5):31-32.
被引量:4
7
龚迎春,顾羊羊,胡涛,蔡圣准,罗静.
地域功能视阈下的河南城市组团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2):1437-1441.
8
袁其刚,商辉,张伟.
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工资水平的机制探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15(11):80-89.
被引量:15
9
邹玉娟.
“十三五”时期天津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的联动发展[J]
.港口经济,2016(3):36-39.
10
袁其刚,朱学昌,王玥.
《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企业OFDI行为的影响及其生产率效应的检验[J]
.国际贸易问题,2016(6):116-129.
被引量:2
1
郝大江.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
.财经研究,2011,37(2):104-111.
被引量:27
2
郝大江.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J]
.财经研究,2010,36(1):101-111.
被引量:7
3
郝寿义,郝大江.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增长[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79-83.
被引量:8
4
潘小春,李清彬.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云南协调发展探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1(7):54-57.
被引量:1
5
高进田.
科学发展观、要素适宜度与区域协调发展[J]
.重庆社会科学,2009(5):44-47.
被引量:1
6
张云锐,李继东.
广东山区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4):64-69.
被引量:1
7
赵奕(摄/报道).
吴氏五辩[J]
.神州,2004,0(8):15-17.
8
郑国诜,廖福霖.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规律探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35-39.
被引量:3
9
李清彬,金相郁,张松林.
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55-59.
被引量:5
10
贾康.
共享发展需要优化收入分配走向共同富裕[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0(12):11-14.
被引量:1
经济学家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