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虚拟名字及文学效应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名字本是指示符号,先秦诸子从现实生活中的命名原则出发,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虚拟名字来叙事、说理,显示了时代的共性,同时在命名原则与呈现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色,进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效应,对后代以名字展现人物性格、命运等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 赵奉蓉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基金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视野下的〈逸周书〉研究》(10YJC75112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
  • 2刘盼遂:《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第472页.
  • 3陆德明.1985,《经典释文》,上海古籍出版社.
  • 4释德清:《庄子内篇注》,香港佛经流通处,1997年,第299页.

共引文献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