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牧区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与牧业生产力发展研究——以内蒙古牧区土地产权变革为例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牧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始终与牧区土地制度变革相联系。牧区土地制度变革是通过变更牧区的土地产权关系,调整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满足国家、集体、牧民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在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前提下实现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草原生态平衡。建国以来,牧区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基本上坚持了这样一条路径:在坚持牧区草畜平衡的基础上,落实牧民对草场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调整牧区土地产权关系为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出处 《理论界》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Theory Horiz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美]哈罗德·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A].见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87-98.
  • 2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修志缡史委员套.内蒙古自治区志·畜牧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57、62.
  • 3迭林太,郑易生.牧区与市场—牧民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3、87、96、88、101、234.
  • 4[美]阿尔曼·阿尔奇安,哈罗德·德姆塞茨.产权范式[A].见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99-108.
  • 5[美]阿尔曼·阿尔奇安.产权经济学[A].见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M].北京:中固发展出版社,2009,(2):73-86.
  • 6顾钰民.建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四次变革的产权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72-76. 被引量:12
  • 7王晓毂.作为共有和共管的草地[A].见王晓毅,张倩,苟丽丽.非平衡、共有和地方性[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36-147.
  • 8杨理.草原治理:如何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62-67.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敖登托娅,乌斯.内蒙古草原所有制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6):124-127. 被引量:7
  • 2杨理,侯向阳.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反思[J].中国农村经济,2005(9):62-66. 被引量:23
  • 3敖仁其,达林太.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26-29. 被引量:37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8页.
  • 5[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余逊达 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 6Sneath, David: State Policy and Pasture Degradation in Inner Asia, Science, 1998, Serial No. 281:1147-1148.
  • 7Ostrom, Elinor; Burger, Joanna, Field, Christopher B.; Norgaard, Richard B.; Policansky, David: Revisiting the Commons: Local Lessons, Global Challenges, Science, 1999, Serial No. 284:278-282.
  • 8Hardin, Garrett: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968, Serial No. 162:1243-1248.
  • 9Banks, Tony: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n Rangeland China: Dilemmas on the Road to the Household Ranch, Worm Development, 2003, 31(12):2129-2142.
  • 10Hansen,.Zeynep K.; Libecap, Gary D.: Small Farms, Externalities and the Dust Bowl of the 1930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 Vol. 112, No. 3, pp. 665-694.

共引文献43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