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粮食问题研究》
2000年第2期13-14,共2页
Grain Issues Research
共引文献10
-
1黄国勤.世界农业发展研究——Ⅰ.世界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成就[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6-12.
-
2李天杰,郧文聚,赵烨,程锋,陈桂珅,杨玲,李文利.土地质量、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06,8(1):19-23. 被引量:43
-
3黄国勤.世界农业发展研究 Ⅱ.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9-55. 被引量:2
-
4任建宏.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438-443. 被引量:2
-
5袁启.试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J].资源与产业,2008,10(5):28-31. 被引量:8
-
6朱明德.经济国际化中的农业问题[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1):31-33. 被引量:5
-
7田素芬,顾晓军.二十一世纪农业仍然需要农药[J].西北农业学报,2000,9(2):132-134. 被引量:3
-
8顾晓军,田素芬.农药的负面效应:过去、现状及展望[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1):80-83. 被引量:13
-
9傅泽强,蔡运龙.世界食物安全态势及中国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45-49. 被引量:24
-
10顾晓军,谢联辉.21世纪我国农药发展的若干思考[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2):13-20.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84
-
1史培军,杨明川,陈世敏.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与安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4-80. 被引量:59
-
2陈江龙,曲福田,陈雯.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20(8):37-42. 被引量:175
-
3钟甫宁.稳定的政策和统一的市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1995(7):44-47. 被引量:36
-
4高帆.中国粮食安全研究的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江海学刊,2005(5):82-88. 被引量:19
-
5马彩虹,赵先贵.人口-耕地-粮食互动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2):50-54. 被引量:26
-
6黄季,杨军.中国经济增长与中国及世界食物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2):106-112. 被引量:3
-
7夏园,章辉.我国财政支农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6,25(5):104-108. 被引量:9
-
8杨燕,刘渝琳.中国粮食进口贸易中“大国效应”的扭曲及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27-31. 被引量:30
-
9潘伟光 罗庆成.对若干国家食物安全政策的分析[J].世界农业,1998,(3):3-5.
-
10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课题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引证文献3
-
1马友平,傅泽强.中国“入世”与食物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140-4142. 被引量:1
-
2解纯营,赵文武,徐海亮,安艺明.世界食物消费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世界农业,2012(11). 被引量:1
-
3唐语嫣,白硕,唐建.生产要素、粮食政策与粮食安全——基于1978~2013年我国的经验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322-326.
-
1王瑞芝.我国建筑业国际化再上新台阶的思考[J].建筑经济,1996,17(9):20-24.
-
2陈延明.适应形势 大胆创新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向新水平[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10(12):23-25.
-
3战嘉波,郑莉.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再思考[J].调研世界,2003(7):7-8. 被引量:5
-
4姬会英.对我国农村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4X):42-43.
-
5朱明德.经济国际化中的农业问题[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1):31-33. 被引量:5
-
6孙健.新疆兵团“九五”成果辉煌[J].中国农垦,2001(4):36-36.
-
7周小婷.吉利收购沃尔沃背后的政府之手[J].社会观察,2012(3):32-32. 被引量:2
-
8王海婧.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6(3):12-12.
-
9叶方同.我国农业加入WTO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乡镇经济,2001,17(11):13-14.
-
10王荣.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群众,2006(9):17-1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