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介绍了淮安市水稻"两迁害虫"本地发生规律,总结了防治措施和水稻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来年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
孙永军
施保国
机构地区
淮安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92-93,共2页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水稻
两迁害虫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汤少云,周永琪,张凯,左丛山,徐建武.
2005~2008年武汉市稻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14-217.
被引量:8
2
石鼎和 刘尚友.从安徽水稻耕作制的变革与稻螟危害情况谈螟害防治措施.安徽农业科学,1984,.
3
谷希树,白义川.
冀津地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1995,1(1):29-3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新其,金燕,王伟民,曹黎明,施国粹.
沪郊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反思与治理对策[J]
.上海农业学报,2007,23(3):101-104.
被引量:2
2
森下正彦.日本稻飞虱大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植物防疫,1992,46(5):11-13.
3
樊坪升,祁明利,刘玉惠,钱勤英.
淮北稻区稻飞虱监测与治理体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00,28(6):34-35.
被引量:1
4
张晓俊,李三暑,黄玉清.
近几年我国褐飞虱迁飞的研究概况及RAPD技术的应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253-258.
被引量:3
5
刘向东,张孝羲.
稻田蜘蛛的混合种群对褐飞虱的捕食功能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38-4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8
1
孙爱萍,张秀梅.
5种杀虫剂对秧田一代灰飞虱的防治效果[J]
.农技服务,2011,28(2):192-192.
2
戴洪源,孙明轩,高腾.
25%吡蚜酮·噻嗪酮悬浮剂防治水稻飞虱的效果[J]
.农技服务,2011,28(2):193-194.
被引量:1
3
徐森富,王会福,汪恩国,陈伟强.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19-9021.
被引量:1
4
万兆忠.
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J]
.农技服务,2011,28(5):652-652.
5
白义川,谷希树.
稻水象甲发生与防治技术[J]
.天津农业科学,1999,5(4):20-22.
被引量:1
6
李明桃.
褐飞虱的鉴别与防治措施比较[J]
.农业灾害研究,2012,2(2):5-7.
被引量:1
7
袁林泽,徐蕾,康晓霞,陈银凤,周奋启,耿跃.
2005—2012年扬州市邗江区稻飞虱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112-115.
被引量:3
8
王俊.
邻水县2023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2024(4):67-70.
同被引文献
13
1
韦永保,陈群.
单季稻区褐飞虱成灾特点及测报、防治中问题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94-196.
被引量:2
2
王彦华,王鸣华.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2):49-54.
被引量:22
3
周小军,马赵江,戴为光.
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研究[J]
.四川农业科技,2007(8):45-45.
被引量:1
4
施德,虞轶俊,盛仙俏,孙会锋,张丽莉.
浙江省褐飞虱抗药性监测与治理[J]
.中国稻米,2008,14(1):67-68.
被引量:13
5
沈兆龙,吴泽杨,邰德良.
不同施药方法、不同用水量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6-147.
被引量:3
6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吴声敢,俞瑞鲜,赵学平,苍涛,吴长兴,陈丽萍.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J]
.昆虫知识,2009,46(4):518-524.
被引量:35
7
娄永根,程家安.
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231-238.
被引量:51
8
汪恩国,王会福.
单季稻褐飞虱种群数量增长拐点与吡蚜酮防控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2(3):629-630.
被引量:7
9
徐肖平,林致中.
毒死蜱·噻嗪酮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1,52(4):882-883.
被引量:4
10
林拥军,华红霞,何予卿,杨长举,翟保平,沈晋良,张开军,薛晓峰,傅强,罗举,娄永根,祝增荣,唐启义,吕仲贤,徐红星,郑许松,黄凤宽,彭兆谱,何光存,陈荣智,郭慧芳,陈其志,万丙良,吕亮,林华峰,刘芳,肖汉祥,侯茂林,姚英娟.
水稻褐飞虱综合治理研究与示范——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水稻褐飞虱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194-1201.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1
1
杨德毅,朱丽燕,孙裕建,周小军.
XDE-208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109-111.
1
闵俊萍.
节水灌溉发展有关问题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1):217-219.
2
孙永军,施保国.
淮安市“水稻三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2):80-81.
被引量:4
3
齐文进.
玉米新品种肃玉一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种子科技,2013,31(8):57-58.
4
王立伟.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2016(1):58-58.
5
陈兵,李少昆,王克如,柏军华,隋学艳,白彩云.
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
.棉花学报,2007,19(1):57-63.
被引量:30
6
王艳语,苗俊艳.
世界及我国化肥施用水平分析[J]
.磷肥与复肥,2016,31(4):22-23.
被引量:18
7
揭良波,曾祥忠,曹云.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产业化现状与发展思路[J]
.中国种业,2009(9):38-39.
8
张仕敏.
浅议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J]
.农家顾问,2015(6).
被引量:1
9
杨华,龙萍,夏辉,陈海荣,林田,罗利军.
上海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2):245-249.
被引量:8
10
顾文亮,程廷海,刘洪富,赵留声,费月明.
江苏淮北直播常规粳稻生产问题与主要技术对策[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8,25(1):29-31.
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