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为我们加强价值观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告诉我们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内隐性价值观念,改进价值认同问题上的调查研究方法,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养成环节,持续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作者
陈宪章
机构地区
大连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Probe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C10040218)
关键词
内隐
外显
态度
价值
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29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贾英健.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10-16.
被引量:190
2
Wilson T D,Lindsey S,Schooler T Y. A model of dual attitudes[ J]. Psychological Review,2000,107 ( 1 ) : 101 - 126.
3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68.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宣兆凯.
“与公众对话”:公众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调查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93.
被引量:13
6
张林,张向葵.
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171-176.
被引量:102
7
刘邦惠,纪玲玲.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双重态度模型的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137-14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59
1
李强.
浅析当代中国人心理求助行为的主要误区[J]
.社会,2004,24(7):43-45.
被引量:10
2
刘芳.
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认同[J]
.甘肃理论学刊,2004(5):47-49.
被引量:14
3
高一虹,陆小娅.
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性别差异[J]
.妇女研究论丛,2001(2):9-16.
被引量:29
4
韩震.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J]
.求是学刊,2005,32(5):21-26.
被引量:63
5
宣兆凯.
以现实生活为原点的应用伦理学研究方法[J]
.哲学动态,2007(1):60-64.
被引量:6
6
郝志红,梁宝勇.
关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的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1-3.
被引量:77
7
樊富珉.中国内地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发展[J].亚洲辅导学报,1999,6(2):5-19.
8
杨福义,梁宁建.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J]
.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被引量:41
9
[美]彼特·布劳.不平等与异质性[M].王春光,谢圣赞,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0
[1]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87
共引文献
4290
1
张姝,黄琳琳.
主体自觉: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发展目标导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72-76.
被引量:5
2
牛志宁,林春逸.
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理解:价值·挑战·理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4):93-96.
3
陆颖楠,贾凤芹.
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82-84.
被引量:1
4
李炜.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变化和差异[J]
.青年研究,2021(3):16-30.
被引量:6
5
浦昆华,尹可丽.
中华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J]
.民族论坛,2022(2):24-32.
被引量:2
6
裴学进,黄煜玮.
论核心价值观共识的利益要件、主要特质和基本形式——兼论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重要论述[J]
.海派经济学,2023,21(3):182-194.
7
黄佳慧.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的路径探赜[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7(4):55-59.
8
周涛.
价值认同的本质与机制探索[J]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2019(1):143-151.
被引量:2
9
赵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0(A01):341-341.
10
欧阳小松.
1930年6月下旬~7月毛泽东对“进攻战略”的态度探析[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1):47-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李德忠,于广涛.
从内隐态度研究到双重态度模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19-21.
被引量:15
2
邓正红.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践行[J]
.现代班组,2008,0(10):28-28.
被引量:1
3
张镇.
双重态度模型的理论建构[J]
.社会心理研究,2002(4):48-53.
被引量:1
4
陈益政.
企业文化深植: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J]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1(12):60-62.
被引量:2
5
贾英健.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10-16.
被引量:190
6
杨福义,梁宁建.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J]
.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被引量:41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8
黄爱玲.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4.
9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
张婉莉,钱国英.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研究综述[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8-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张读.
双重态度模型研究述评[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5):62-64.
被引量:1
2
邹国振,雷艳芝.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双重认同机制——双重态度模型理论的视角[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6):65-68.
被引量:3
3
纪德奎,黄宇飞.
乡土文化教育的学生认同:机理与阶段[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3):16-20.
被引量:2
4
彭阳.
边远艰苦地区新能源企业文化内化途径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20(19):139-141.
5
刘娜.
认同教育:民族院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2,24(4):369-37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艳涛.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兰州学刊,2016(8):106-111.
被引量:3
2
肖桐,邬志辉.
农村籍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与社会关系网络特征[J]
.高等教育研究,2019,0(9):78-85.
被引量:6
3
李宇征,刘美麟.
乡土文化教育嵌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10):71-77.
被引量:3
4
齐义山.
高校教师成长型心智模式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1):75-81.
5
秦燕燕.
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维度及干预措施研究——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2015(10X):180-181.
被引量:2
6
何俊.
培育文化认同视阈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以湖南大学生现状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8):18-18.
被引量:1
1
邱仁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论纲(下)[J]
.桂海论丛,2008,24(3):9-12.
被引量:15
2
胡中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问题[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95-98.
3
邱仁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论纲(上)[J]
.桂海论丛,2008,24(2):5-9.
被引量:9
4
董玉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青年价值认同[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6):91-93.
5
廖丽丽,薛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3,0(14):226-226.
6
林青青.
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6):62-63.
被引量:1
7
崔晓庚,孙洪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基础[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31-34.
8
占善钦.
试论陈云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J]
.中共党史研究,2011(12):101-108.
被引量:1
9
许丽平,林升.
论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J]
.福建党史月刊,2005(9):43-44.
10
王艳霞.
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J]
.党史博采(下),2016(4):36-37.
探索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