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出处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0-211,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二级参考文献8
-
1李贤凤,中国鼠类防制杂志,1986年,2卷,4期,249页
-
2董必军,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6年,6卷,3期,129页
-
3倪大石,安徽医学,1985年,6卷,3期,7页
-
4李贤凤,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5年,6卷,6期,326页
-
5陈伯权,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85年,5卷,3期,136页
-
6陈化新,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座谈会资料汇编,1983年
-
7李守亭,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座谈会资料汇编,1983年
-
8洪涛,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83年,3卷,2期,68页
共引文献28
-
1郝永建,郭宝石,邓致荣,宋世佩,郑金福,白杨.某部驻区鼠类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459-1461.
-
2张云智,张海林,杨卫红,米竹青.大理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啮齿动物中自然感染调查[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10(4):17-18. 被引量:2
-
3安向东,王萍,戴孟阳,黄牧,杨宏.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67-1367.
-
4李增德,汤芳,张伟龙,陈朝晖.北京地区汉坦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武警医学,2005,16(9):671-673. 被引量:2
-
5汤芳,李森林,高东旗,宋文静,左曙青,张云霜,付云川,江佳富,曹务春.驻石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2):104-106. 被引量:3
-
6郝永建,郭宝石,邓致荣,宋世佩,郑金福,白杨.某部驻区螨类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5):337-340. 被引量:1
-
7宋世佩,郝永建,郭宝石,白杨,郑金福.某部驻区啮齿动物中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检测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6):454-455.
-
8张颖超,刘大鹏,李德钧,张衡谦,郑丽,孙茂利.2000-2006年大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6):424-425. 被引量:3
-
9闭福银,谭毅,韦增良.2006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标本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4):199-202. 被引量:3
-
10刘潇霞,袁萍,邬劲松.某县1996~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056-305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29
-
1李世清,陈润,何似,等.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M]//陈化新.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苗应用研究.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1:264-271.
-
2宋干.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5.
-
3李琦,魏亚梅,韩占英,张艳波,齐顺祥,许永刚.河北省人感染汉坦病毒G2片段基因分型及序列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8,22(1):15-17. 被引量:4
-
4李琦,张作儒,赵鸿儒,李伟,叶青,尹和平,韩秀兰.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分型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13(6):55-56. 被引量:19
-
5李宏,洪荣涛,黄文龙,谢忠杭,章灿民.2004-2007年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1):59-62. 被引量:56
-
6黄晓霞,李琦,韩占英,张艳波,魏亚梅,许永刚.河北省鼠携带汉坦病毒G2片段基因分型及序列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9,23(3):165-167. 被引量:9
-
7曾艳文,谢昀,熊英,龚甜,周珺,施勇,刘丽萍.高安市2006~2007年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48-3149. 被引量:6
-
8姚文清,孙英伟,刘敏,韩仰欢,李鑫.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25(9):724-726. 被引量:11
-
9韩占英,张艳波,魏亚梅,韩旭,许永刚,齐顺祥,李琦.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1):49-51. 被引量:6
-
10邱兆海,赵贺春,程志勇.1992-2009年吉林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10(2):156-15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5
-
1陈阳,何似,李世清,林代华,李述杨,周淑姮,陈亮,王灵岚.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4):352-354. 被引量:7
-
2韩占英,魏亚梅,韩旭,张艳波,许永刚,齐顺祥,李琦.河北省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3):236-238. 被引量:12
-
3余平,程慧健,熊英,谢昀,袁辉.江西省2008-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3):2446-2449. 被引量:27
-
4陈阳,林代华,陈亮,王加熊,韩腾伟,刘维俊,肖方震,林文,李述杨,邓艳琴.福建省2013-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6):594-596. 被引量:12
-
5李电华.2010-2019年邳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校医,2021,35(5):341-342.
二级引证文献53
-
1高文,赵勇,韩晓莉,田娟娟,王喜明,宋纪文.2013—2019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2,28(1):60-63.
-
2何似,陈阳,王灵岚,林代华,李述杨,陈亮,周淑姮,李世清.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2):8-10. 被引量:7
-
3周培聪,陈阳,杨孝灯.尤溪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调查及病毒分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5):35-36.
-
4徐良珍,林正高,余广玲.延平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01-1001. 被引量:2
-
5何似,陈阳,林文,王家熊,李述杨,邓艳琴.福建省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3):26-27. 被引量:6
-
6陈阳,何似,林文,李述杨,陈亮,邓艳琴.福建省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4):361-363. 被引量:5
-
7魏亚梅,韩旭,韩占英,张艳波,许永刚,齐顺祥,李琦.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流行区鼠携带汉坦病毒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3,3(6):435-438. 被引量:5
-
8韩旭,韩占英,魏亚梅,张艳波,许永刚,齐顺祥,李琦.河北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1):57-59. 被引量:8
-
9陈阳,林代华,陈亮,林文,王加熊,韩腾伟,牛菁,李述杨,何似,邓艳琴.福建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2):177-179. 被引量:7
-
10魏亚梅,郭娜娜,韩旭,韩占英,张艳波,齐顺祥,李琦.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3):231-234. 被引量:6
-
1刘景禄,奚弟荣,韩宇,江贤英,何东风,王陵玲.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调查报告[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4,4(2):124-125.
-
2李优良,郑和平,刘洪,蒋明洲.长江涪陵段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其特点[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3(4):232-234. 被引量:3
-
3汤一苇,袁敏敏,李永良,叶克龙,徐志一.血凝抑制试验鉴别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J].病毒学报,1990,6(1):62-67. 被引量:8
-
4韩悦,石有昌,刘敏,马环,范俐娟.辽宁省1991-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01,16(10):382-384. 被引量:11
-
5赵铁镪,付荣华,杨君兰,王英军,代德生,周宝余,陆川,那大勇,潘晓玲,邹吉臣.野鼠型与家鼠型两种EHF疫区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0,6(2):54-56. 被引量:1
-
6李秀清,张勇钢.吉林省桦甸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分型调查[J].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4,4(2):37-37.
-
7邱波,苏航,滕伟.青岛郊区2000~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33-2735.
-
8巩翠华,苑胜永,孙茂卓.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带毒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2,18(12):693-695.
-
9赵文彬,林红玉,周克捷,李家富,王庆奎,祁洪山.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类型演变特征及疫苗防病效果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4):47-49. 被引量:5
-
10谭毅,闭福银,韦增良,杨进业.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3):129-132.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