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多元到单一:革命文学的叙事模式变迁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早期革命文学中同时并存"解放"叙事与"革命加恋爱"式的情爱叙事两种模式,前者淡化现代革命的"自由"理念而专注于"解放"诉求,以"阶级性"为核心并彰显阶级对立与斗争,最终走向革命暴力展示;后者则试图在革命话语与人性话语、革命冲动与情爱追求的冲突与互动中去表现人,从而在主题上更加具有歧义性与复调性。"左联"成立之后,一方面通过"大批判"的方式清除了早期革命文学中"革命加恋爱"的情爱叙事模式,另一方面在文学批评领域内通过对符合左翼文坛要求的作品加以及时肯定、赞赏的方式逐步将文学引导到既定的规定上来,"解放"叙事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情爱叙事。
作者 张剑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洛阳师范学院培育科研基金项目"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的兴起与转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马良春,张大明主编.《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资料选编》,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82页.
  • 2孟超.《梦醒后》[J].太阳月刊,1928,7.
  • 3王任叔:《评(短裤党>》.见方铭编:《蒋光慈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5页.
  • 4孟超:《我所知道的灵菲》,《洪灵菲选集》,上海:开明书店,1952年,第12页.
  • 5《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8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 6陈国恩.伦理革命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绵延——从鲁迅的《伤逝》到巴金的《寒夜》[J].贵州社会科学,2010(3):85-90. 被引量:2
  • 7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蒋光慈文集》第2卷第1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 8丁玲:《我的自白》,见《丁玲写作生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2页.
  • 9丁玲:《答(开卷)记者问》,《丁玲文集》第5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36页.
  • 10丹仁(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水>》,《北斗》第2卷第1期(特大号),1932年1月20日.

二级参考文献45

  • 1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915,1(1).
  •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0页.
  • 3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青年杂志,1916,1.
  • 4巴金.谈《寒夜》[A]..寒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 5李初梨.(请看我们中国的Don-Quixote乱舞)[A]..《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一卷,上册),前揭[C].,.第242-251页.
  • 6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前揭[M].,.第284页.
  • 7冯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前揭[M].,.第456页.
  • 8Hannah Arendt, On Revolution, p.56.
  • 9Hannah Arendt, On Revolution, p.58.
  • 10施特劳斯 克罗波西 李天然 译.《政治哲学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50页.

共引文献33

同被引文献11

  • 1汪晖.预言与危机(上篇)——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J].文学评论,1989(3):17-25. 被引量:80
  • 2陈独秀.本报三年来革命政策之概观.向导,1925,.
  • 3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5月版,第3页.
  • 4台静农:《蚯蚓们》,《莽原》第2卷第20期,1926年.
  • 5王思玷:《偏枯》,《小说月报》第13卷第11号,1922年.
  • 6徐玉诺:《一只破鞋》,《小说月报》第14卷第6号,1923年.
  • 7王思玷:《瘟疫》,《小说月报》第14卷第12号.1923年.
  • 8潘训:《乡心》,《雨点集》,上海亚东书局1922年版.
  • 9王任叔:《疲惫者》,《小说月报》第16卷第11号,1925年.
  • 10光赤:《共产不可不反对》,《洪水》第8期,1926年1月.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