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阴阳”与“中”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中"也是很重要的范畴。以往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立足于《老子》或《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或者《中庸》中的"中"的思想,而对于"阴阳"与"中"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则讨论者不多。新近公布的清华简《保训》中,同时谈到了"阴阳"和"中",值得我们探究"阴阳"和"中"的关系以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作者 李锐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新出简牍与战国秦汉史研究"(105564GK)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34

  • 1李学勤.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J].中国历史文物,2002(6):4-12. 被引量:99
  • 2李学勤.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研究[J].文物,2003(6):66-73. 被引量:42
  • 3李锐.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J].齐鲁学刊,2005(6):19-25. 被引量:18
  • 4李学勤.《周文王遗言》,《光明日报》2009年4月13日.
  • 5黄天树.《说甲骨文中的"阴"和"阳"》.氏著《黄天树古文字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
  • 6孟蓬生.《(保训)释文商补》,2009-06-23,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827.
  • 7《清华简(保训)的时代及其历史意义》,待刊.
  • 8李零.《数术方技与古代思想的再认识》,载《中国方术考》(修订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 9沈建华.《释卜辞中方位称谓“阴”字》,载《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 10参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868,560页.

共引文献44

同被引文献49

  • 1黄灵庚.楚辞简帛释证[J].文史,2002(2):13-49. 被引量:2
  •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3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古史辨》(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9页.
  • 4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499.
  •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6陈广忠.淮南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 7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8余明光.黄帝四经今注今译[M].长沙:岳麓书社,1993.
  • 9李锐.《近出简帛与中国古史框架探略》,瞿林东主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9年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 10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31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