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祗婆对我国古代音乐的三大贡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国民族音乐史上,来自西域龟兹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大师苏祗婆,借用西域龟兹乐调"五旦七声"的调式理论,创立了一整套新的音乐体系,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规范了音乐技术,而且对后来宋词,元曲乃至我国戏剧的发展,都曾产生过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苏祗婆作为我国古代宫调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
闫芳
机构地区
广东韶关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2年第2期28-29,共2页
Art Research
关键词
苏祗婆
龟兹乐
琵琶
交流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陈俊玲.
魏晋至隋唐时期世界音乐的中国化[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S1):107-109.
被引量:2
2
海滨.
唐诗琵琶文化景观形成的源流考述[J]
.昌吉学院学报,2011(3):12-17.
被引量:2
3
黎蔷.
苏祗婆与龟兹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10(2):55-5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关也维.
关于苏祗婆调式音阶理论的研究[J]
.音乐研究,1980(1):43-53.
被引量:22
2
庄壮.
敦煌壁画上的弹拨乐器[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3(4):12-21.
被引量:14
3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304-305.
4
《乐府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9-32.
5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五弦弹》,冀勤校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280.
6
李颀.古意.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1355.
7
李颀.古塞下曲.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1338.
8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廖立《岑嘉州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424.
9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427页.
10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9896.
共引文献
3
1
冯燕.
苏祗婆其人及对中国古代音乐的贡献[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5):97-98.
2
张宏强.
考究唐代龟兹乐队的编制[J]
.艺术教育,2014(7):116-117.
被引量:2
3
刘辉.
苏祗婆与西域龟兹乐在中原的传播[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12):181-182.
同被引文献
3
1
祝波.
苏祗婆与“五旦七调”理论[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B07):41-44.
被引量:9
2
李玫.
燕乐二十八调与苏祗婆五旦七声的关系[J]
.中国音乐学,2007(3):5-11.
被引量:14
3
李杨.
古筝记谱法中工尺谱初探[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3):116-1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林玉峰.
南北朝宫廷音乐家苏袛婆的音乐成就及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240-2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罗凡,项亮.
音乐文化交流——影响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区[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33):109-110.
1
祝波.
苏祗婆与“五旦七调”理论[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B07):41-44.
被引量:9
2
黎蔷.
苏祗婆与龟兹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10(2):55-57.
被引量:3
3
周力澜.
谈彼季帕对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三大贡献[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8):110-112.
被引量:3
4
冯灿明.
中国古代乐伎为尼入道现象初探[J]
.艺海,2009(5):25-28.
被引量:1
5
王荟.
以《乐化》篇为例浅议《乐记》音乐思想的现实意义[J]
.青年文学家,2011,0(5X):221-221.
6
刘张杰.
浅谈中国音乐史发展特点[J]
.黄河之声,2015(2):33-33.
被引量:3
7
施咏.
从宫[J]
.音乐探索,2003(3):39-40.
被引量:1
8
李来璋.
苏祗婆“五旦七调”与郑译“八十四调”辨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1):9-14.
被引量:5
9
欧建平.
德米尔:文舞双全的编导大师[J]
.艺术评论,2013(4):96-99.
10
沈一鸣.
民族调式的分类[J]
.中国音乐,1992(4):53-55.
被引量:1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