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庸——一种知识论的考察 被引量:3

The Course of the Mean——A Study on Epistem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庸的本质规定性是一个知识论的命题。在孔子看来,这一命题可以表述为:(一)知识不是外在于生命的东西。作为求知的活动,它是生命的现实化存在;作为求知活动的结果,它确证着生命之在。(二)这个以"求知"方式来实现生命的存在者必然是一个"无知者"。他只有作为一个"无知者",才能以"求知"的方式来实现他生命的存在;而这一"求知"方式,就是他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联系方式和交往方式。简单地说,中庸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认识到知识与生命的勾连关系,并且认识到知识与生命的勾连是后天的。这种知识论立场,无疑是属于"人"的。而秦汉之际成书的《中庸》篇以"诚"字立论,虽然深化了对知识与生命之勾连关系的理性自觉,继承和发挥了上述知识论命题的第一个方面,但由于这个"诚"字被独断地命名为存在论和宇宙创生论双重意义上的本体,知识与生命的勾连就变成先天的了。这种知识论立场,无疑是属于"神"的。它改变和颠覆了上述知识论命题的第二个方面,开启了宋明理学以"独断"解说"中庸"的先河。 W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of the mean? This question is all about what is episteme. In Confucius' opinion, this question has two points. The first point is that episteme is not something outside human's life. After episteme is the realization of life. And as the result of life seeking episteme reveals what human is and should be. The second point is that someone who realizes his own life through seeking episteme must think himself as knowing nothing, so he can have strong desires to seek it. The author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follows and exerts the first point hut changes even overthrows the second one.
作者 崔宜明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7,共11页 Academic Monthl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知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10BZX057)的中期成果
关键词 中庸 义利关系 好学 性与天道 道德狂热 the course of the mean, the relationship of justice and benefit, honesty, nature and providence, moral fana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朱子语类》卷十二.《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第367页.
  • 2崔宜明.原儒精神论[J].学术月刊,2011,43(5):53-60. 被引量:4
  • 3朱熹.《与延平李先生书》.《朱文公文集》卷二十四.
  • 4《朱子语类》卷一,卷十二,见《朱子全书》,第14册,第114,3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二级参考文献8

  • 1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334页.
  •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19-120页,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3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
  • 4.《孟子》[M].,..
  • 5.《荀子》[M].,..
  • 6.《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7..
  • 7.《论语》[M].,..
  • 8朱熹.《四书集注·论语》.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32

  • 1贾海涛.孔子形而上学新探[J].哲学研究,2006(3):43-48. 被引量:1
  • 2《庄子·天下》,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1983年,第884页.
  •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4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61,234.
  • 5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2..
  • 6黄克剑.孔老之辨[J].哲学研究,2007(9):24-33. 被引量:6
  • 7皮锡瑞.经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
  • 8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9皇侃.论语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
  • 10《苟子·非十二子》.王先谦.《苟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57页.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