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仪式与象征符号——黎族槟榔歌谣的文化通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某些物质符号被拣选和凸显,往往与其特定人群的认知体系、分类体系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黎族日常生活中礼物交换、歌唱吟咏和仪式生活中"嗜槟榔"现象,形成了一种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将黎族槟榔歌谣置于地缘、生态与文化的动态关系中,考察"槟榔"成为该族群日常与仪式生活中的重要植物意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在仪式中的功能和意义。
作者
唐启翠
安华涛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院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146,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黎族
槟榔
仪式
生态
象征
分类号
I27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369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8
1
拉德克里夫一布朗,史宗.禁忌[A].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学文选[c].上海:三联书店1995.11.
2
贾思勰,撰,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3
客媛.槟榔的历史.民俗,1929,.
4
王元林,邓敏锐.
东南亚槟榔文化探析[J]
.世界民族,2005(3):63-69.
被引量:11
5
高泽强.
黎语地名初探[J]
.琼州大学学报,2001,8(3):50-53.
被引量:4
6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海南卷编委会.中国谚语集成·海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2.477-448;454;341;357.
7
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8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P35、14.
9
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M].221-222,247;282;302;296.
10
顾芥.海槎余录[M].台北:学生书局,1975.392.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罗端繁.
槟榔在岭南的实用价值筒述[J]
.广西民族研究,1986(3):98-101.
被引量:2
2
王四达.
闽台槟榔礼俗源流略考[J]
.东南文化,1998(2):52-57.
被引量:13
3
郗慧民.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5-41.
被引量:11
4
付湘仙.
壮侗语各民族恋俗音乐文化考[J]
.艺术探索,1997,11(S1):183-197.
被引量:2
5
吴德广.
褒贬话槟榔[J]
.饮食科学,2001(1):27-27.
被引量:1
6
徐新建.
无字传承“歌”与“唱”:关于侗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06,19(1):61-70.
被引量:16
7
杨沐.
性爱音乐活动研究(上)——以海南黎族为实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71-82.
被引量:18
8
黎族简史编写组.黎族简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9
[1]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
10
[3]保尔·拉法格.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M]//保尔·拉法格.拉法格文论集.罗大冈,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53.
共引文献
369
1
李陶红,刘晓艳.
移民与城镇化——以云南白盐井为例[J]
.民族论坛,2019,0(4):58-66.
2
何绪军.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的槟榔种植与功用[J]
.闽台缘,2021(4):53-62.
3
党永刚.
黎族歌谣的民俗价值探究[J]
.作家,2012(10):201-202.
4
刘朴兵.
寇准的性格对其仕途的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111-114.
被引量:2
5
郑晓江.
论陆学即实学[J]
.文史哲,2004(5):101-108.
被引量:1
6
马尽举.
《论语》雌雉节新解[J]
.史学月刊,2004(10):23-31.
被引量:2
7
李静.
鹅湖之会与稼轩词派[J]
.北方论丛,2004(6):35-37.
8
房锐,邓郁章.
关于司马相如故里问题的再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37-142.
被引量:2
9
刘锡涛.
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2-116.
被引量:15
10
范学辉,于芹.
论募兵制度对北宋农业生产的积极意义——兼谈“荒年募兵”[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2-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郭家骥.
生态文化论[J]
.云南社会科学,2005(6):80-84.
被引量:40
2
马翀炜.
文化符号的建构与解读——关于哈尼族民俗旅游开发的人类学考察[J]
.民族研究,2006(5):61-69.
被引量:100
3
张瑛,李建明.
少数民族旅游中的符号与结构——一个人类学视角的阐释[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1-147.
被引量:8
4
冯广圣.
互嵌与协同:社会结构变迁语境下乡村传播结构演变及其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2):91-101.
被引量:51
5
冯菊香,邹嘉楠.
认同与重塑:网络游戏社区中拟态关系的影响研究[J]
.新闻知识,2021(2):21-26.
被引量:29
6
赵楠,许媛萍.
拉祜族文化符号媒介景观的建构反思——基于《快乐拉祜》的传播实践[J]
.民族学刊,2021,12(7):75-84.
被引量:8
7
侯迪.
地区生态文化符号体系建设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53-15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谢怡歆.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符号解读与传播策略探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J]
.艺术科技,2023,36(23):145-147.
1
余凤林.
《歇浦潮》中女性主体意识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5):157-159.
2
易国定.
简论海明威小说的死亡意识[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0):100-101.
3
茅家雯.
论纳兰性德词中雨的意象[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0-53.
被引量:2
4
李国峰.
谈温庭筠词中意象的运用[J]
.陕西教育(教学),2005(2):41-41.
被引量:1
5
陈鸿.
论中国早期先民仪式生活与舞蹈艺术[J]
.船山学刊,2008(3):189-191.
6
杨义.
从文化原我到文化通观[J]
.文学评论,2003(4):47-56.
被引量:11
7
王泽龙.
游记散文认知体系的创新性建构——评李一鸣的《中国现代游记散文整体性研究》[J]
.文学界(原创版),2014(1):39-40.
8
妥静.
理想与现实背离下的自我分裂情结——王维山水诗与田园诗新探[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4,36(3):27-31.
9
龚明园.
夏洛特·史密斯的《艾米琳》中不均衡的“礼物交换”[J]
.海外英语,2011(14):277-278.
被引量:1
10
陈洪,赵季.
读詹福瑞《不求甚解》[J]
.文学评论,2009(4):208-210.
社会科学家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