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近代中国有关“国际公法”中文名称之辨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近代中国的国际法学者们探寻欧洲国际法用名演变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对国际法名称的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更为妥帖的中文表达的主张。
作者 刘畅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前沿》 2012年第9期72-73,共2页 Forward Position
基金 西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中国在国际法治进程中的角色定位"的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TDWoolsey.国际法:一名万国公法[M].箕作麟祥,译.日本:弘文堂葳版,1873.
  • 2梁启超.日俄战役关于国际法中国之地位及各种问题[A].梁启超全集[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237.
  • 3刘达人,袁国钦.国际法发达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8-20.
  • 4李景禧,彭昌国,季灏.法学教程[M].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行,1940:338.
  • 5熊元翰,熊元襄.平时战时国际公法[M].北京:安徽法学社,1911:1-8.
  • 6李圣五.国际公法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5-6.

共引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