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专项性工程训练的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完整的工程训练体系应该包括:认识性工程训练、专项性工程训练、综合性工程训练、开放性工程训练。在专项性工程训练中,学生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的主要目标一般是要达到熟悉甚至掌握的程度。如何搞好专项性工程训练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实践证明专项性工程训练要有足够的时间,要注意"示范"、要强调"重复"、要重视"引导"。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
张守魁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出处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2年第2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工程训练体系
专项性
基本技能
分类号
G642.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1
张守魁.
认识性工程训练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32-133.
被引量:5
2
朱瑞富,孙康宁,贺业建,刘新,宋思利.
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模式设计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5-87.
被引量:51
3
姚钟伦,苑德春,付大鹏,陆向阳,崔宏伟.
现代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探索[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3):36-38.
被引量:2
4
惠记庄,刘海明,邹亚科.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及训练模式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15-118.
被引量:41
5
张守魁,郝纲.
构建完整的工程训练体系[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55-57.
被引量:6
6
黄赛茹,李红侠,吴琼.
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发展探究[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4):59-61.
被引量:7
7
孙小燕.
高校钳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5):127-128.
被引量:3
8
胡大超,程奕鸣,黄云明,朱慧婷.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3):33-36.
被引量:55
9
傅水根,严绍华,李双寿,李鸿儒,王天曦.
创建国内领先的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2.
被引量:73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傅水根.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大学教学,2004(7):24-26.
被引量:102
2
刘胜贤.
浅谈钳工实习教学[J]
.职业教育研究,2004(7):98-98.
被引量:23
3
王孙安,任华,于德弘.
工程训练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6):37-40.
被引量:30
4
吴道坚.
钳工实践教学法探索[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12(4):122-124.
被引量:17
5
屠萍官,张荣庆,王喜忠.
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4.
被引量:90
6
孔垂谦.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1):38-40.
被引量:24
7
朱高峰.
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2):1-9.
被引量:95
8
丁洪生,周郴知,杨志兵,王一民,万小利.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6):1-4.
被引量:91
9
张亦良,王慕,李晓阳.
创建工程研究型的力学实验基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6):5-8.
被引量:10
10
王金凤,姜金三,王利红.
培养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模式[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5):80-8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08
1
傅学强.
工程教育背景下工程训练师资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50-252.
被引量:12
2
刘柯.
多层次开放型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4):190-191.
3
宋春艳,侯培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转变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7):54-56.
被引量:1
4
陈国金.
工程训练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60-63.
被引量:13
5
王亚鹏.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J]
.硅谷,2009,2(22).
被引量:1
6
鞠晨鸣,徐建成,李涛.
“未来工程师”能力的集中培养大平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158-161.
被引量:9
7
柯红,黄捷.
数控线切割三维立体作品的创新教学[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5-16.
被引量:6
8
刁鸣,王松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体会——八个相结合[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9):4-6.
被引量:19
9
董丽萍,刘宇,郑军.
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101-104.
被引量:13
10
张承谱,陈东祥,陈金水,叶茗.
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9-110.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52
1
马鹏举,邱玉婷,崔剑,韩永鹏,郝继峰.
面向“新工科”“双一流”建设的工程训练系统性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0-224.
被引量:26
2
卢嘉锡.
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1995(3):4-8.
被引量:26
3
李元元,李正,徐向民.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3):31-32.
被引量:56
4
王姝歆.
机械创新训练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110-112.
被引量:14
5
李嘉曾.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被引量:324
6
马鹏举,王亮,胡殿明,范悦,张兴华.
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00-105.
被引量:20
7
李瑞贵.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8):132-134.
被引量:60
8
胡青春,郑志军,张木青,陈毓莉.
华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14-116.
被引量:31
9
王咏梅,葛建宏,王炳谦.
机器人创新开放实验室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4-5.
被引量:21
10
张守魁.
消失模铸造工程训练中的授课环节[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6-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杨林丰,宋珂,杨丽新,许广权.
“微课+创新训练”模式下的焊接机器人实践教学设计[J]
.焊接技术,2018,47(10):101-104.
被引量:7
2
张守魁.
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学生对工程训练的兴趣[J]
.实验室科学,2020,23(3):146-149.
被引量:3
3
张守魁.
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零距离教学[J]
.铸造设备与工艺,2020(6):65-70.
4
杨林丰,曹雪璐,宋珂.
基于“五结合”法的激光加工工程训练项目的教学设计[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22,51(4):72-74.
被引量:1
5
宋珂,杨林丰,卢娴.
基于“五结合法”的工业安全教学改革与实践[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3,52(7):120-12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戴坤添,刘能锋,雷乔治,胡一博,陈如香.
超声波无损探伤在焊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焊接技术,2019,48(11):99-102.
被引量:1
2
杨林丰,许广权.
文科生焊接机器人工程训练教学设计[J]
.焊接技术,2020,49(7):55-57.
被引量:4
3
刘晓珍,杨林丰,蔡建新.
虚实结合的数控加工创新实践教学探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20,49(5):68-70.
被引量:4
4
陈宇,肖逸锋,李湘文.
新工科下的“理虚实一体化”《焊接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电焊机,2020,50(12):104-107.
被引量:3
5
李楠.
基于工程意识培养的实训教学文化建设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21,24(4):210-212.
被引量:2
6
陈建,朱鲁闯,王杰,伍剑波.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创新实践课程体系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6):84-88.
被引量:24
7
戴坤添,刘能锋,陈如香,胡一博.
虚实结合的焊接实践教学研究[J]
.焊接技术,2022,51(5):152-156.
被引量:3
8
卿剑波,胡忠海,曹雪璐,钟丽霞.
基于微课的汽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
.科技与创新,2022(18):139-141.
被引量:1
9
宾凯,石南辉,贾广攀.
基于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及设计[J]
.现代农机,2024(1):112-115.
10
姬帅,刘忠军,刘艳明,刘文婷,雒设计.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体系建设[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0):143-148.
1
张守魁.
认识性工程训练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32-133.
被引量:5
2
武金渭,冯蓓蓓.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45(1):26-30.
被引量:11
3
王文忠,赵桂秋.
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25-128.
被引量:4
4
张守魁,郝纲.
构建完整的工程训练体系[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55-57.
被引量:6
5
许波.
以学生主观客观需要为导向 不断优化数学教育策略[J]
.课外阅读(中),2011(7):209-210.
6
张维宁.
谁是对应的分率?[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11):40-40.
7
陈延良.
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4(6):103-104.
被引量:1
8
王建伟.
建立科学的大学工程训练体系之我见[J]
.科技资讯,2007,5(26):101-102.
被引量:1
9
尹嘉斌.
弄清图意 落实训练 提高素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听说训练浅议[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4,0(5):16-17.
10
郭建.
浅谈自身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智富时代,2016,0(1X):242-242.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