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述了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具体内容;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夏拥军
桑运川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出处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2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基金
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社会实践问题研究"(X20110102)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2011年党建思政与高教管理课题经费重点资助项目"农业院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体系构建研究"(GJ201103)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工科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1
尹洁,李锋,吴洁.
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153-156.
被引量:8
2
凤启龙.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96-99.
被引量:63
3
甘世斌,王志勇,陈钢,陈扬,刘仁钊,杜媛媛.
略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67-68.
被引量:4
4
任小龙,陈晏辉,李波,亓蕴珍.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2):80-82.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江云清.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3):64-66.
被引量:18
2
孟昭学.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6(12):27-28.
被引量:45
3
史学林.当代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团中央网站,2007-08.
4
贾海宁.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5,13(65):283-283.
5
任丹,魏鹏.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
.现代农业科学,2008(2):85-86.
被引量:14
6
蒋永荣,李天煜,蒋东云,农以宁.
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建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4):376-378.
被引量:43
7
郭建国,周军.
本科生研究型创新团队培养模式与实践[J]
.新西部(理论版),2008(8):158-159.
被引量:8
8
郭孝锋,石世平,文丽.
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孵化与培育[J]
.中国青年研究,2008(11):106-108.
被引量:22
9
崔杰,党耀国,谢乃明.
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2008,27(6):940-945.
被引量:8
10
吴洁,施琴芬,张运华,姜苗.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163-167.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11
1
蔡苇,余波,兰伟.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被引量:36
2
王东波.
高职高专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思考——以攀枝花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25-25.
被引量:1
3
姜国泉.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
.文教资料,2008(9):221-222.
被引量:2
4
鞠晨鸣,徐建成,李涛.
“未来工程师”能力的集中培养大平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158-161.
被引量:9
5
王华.
高校院系资料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的途径[J]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1):176-177.
被引量:1
6
吴明作,丁兰针,朱芬菊,方芳.
导师制度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
.科教导刊,2014(15).
7
陈艳,曾嘉华.
发挥课外科技活动优势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3):119-121.
被引量:7
8
周培松,孟三爱.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63-64.
被引量:31
9
周全厚.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170-171.
被引量:10
10
陈向贵,杨永锋,杨浩,王光权.
云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分析与探讨——以“挑战杯”为例[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48-5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3
1
石新明,王庆华,谢辉,章东辉,周雄.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冶金教育,2001,6(3):8-11.
被引量:16
2
江云清.
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3):64-66.
被引量:18
3
许俊.
论大学生学习型社团构建的“组织学习鹰”模式[J]
.中国成人教育,2006(5):104-105.
被引量:4
4
张兆芹.
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8):44-48.
被引量:23
5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19.
6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
张丽萍,高俊杰,焦鑫.以创新实践为理念,激发当代大学生科技热情--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思考[J].信息技术,2008,(29):23-25.
8
朱卫国.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3年度报告[R].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37-240.
9
孙艳京,杨培岭,蒋秀根.
专业大类招生环境下工科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8(8):40-42.
被引量:11
10
张丽萍,高俊杰,焦鑫.
以创新实践为理念,激发当代大学生科技热情——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展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08,6(29):23-2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5
1
夏拥军,罗远渊.
基于课外科技竞赛项目 建设大学生科技类社团的实践与思考[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85-86.
被引量:6
2
郝鑫,王俊龑,李梦琦.
简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J]
.学理论,2013(26):239-240.
3
郝鑫,张岩,王俊龑,李梦琦.
简析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J]
.学理论,2013(32):259-260.
4
何春保.
农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144-146.
被引量:5
5
李菁,邵刚,雷玲.
工科大学生“创业链式教育”实践探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110-11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何春保,倪春林,李庚英.
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16-219.
被引量:5
2
夏拥军,缪培仁,崔滢,丁永前,薛金林.
基于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一体化模式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75-76.
被引量:5
3
王岳蕾,冯程伟,陈倩,李伟娜.
高校大学生科技类社团建设研究[J]
.学周刊(上旬),2015(3):10-11.
被引量:9
4
黄俐.
农科院校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6(3):108-110.
被引量:4
5
胡杰,谭璐.
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以云、桂、川、黔12所地方工科院校为样本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3):51-57.
被引量:7
6
齐乐.
关于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与发展调查的分析——以长春工程学院为例[J]
.现代交际,2016(7):218-218.
被引量:2
7
高国芳.
四段一体全过程监控体系探索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16(29):31-32.
8
王东明,刘姬冰.
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01-104.
被引量:5
9
陈丽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75-79.
被引量:23
10
冯新,肖宏彬.
林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特色研究[J]
.实验室科学,2017,20(6):105-108.
被引量:2
1
刘琴琴.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5):157-158.
被引量:5
2
游鱼.
地方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3):14-15.
被引量:2
3
董俊义,冯宝鹏.
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应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J]
.石油教育,1995,0(Z1):24-25.
被引量:1
4
白雪飞.
谈大学生学术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6):177-178.
被引量:5
5
梁志坚,龙军.
学生工作组在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的作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S3):134-135.
被引量:1
6
朱灿平.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97(1):62-66.
7
张婷,陈芳.
大学生科研选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9-10.
被引量:10
8
张亚志,吕淑云,李可,吴波,杨国峰.
高校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5,0(32):34-36.
被引量:5
9
蒋媛,卢超,宋卫星.
我校电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129-130.
10
陶秀清.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7):93-93.
被引量:1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