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保山市隆阳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保山市隆阳区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速"多抗、高产、优质"杂交种玉米良种的选育推广工作;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抗旱保苗工作;增加投入,培肥地力,经济合理运酬肥料;强化科普工作,建立规范化栽培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为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杨国田
陆顺生
宋云飞
甫国嵩
机构地区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1期65-67,共3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云南保山
隆阳区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邵思全,师桂玲.
低温寡照多湿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01(3):35-36.
被引量:8
2
曾林,杨国田,宋云飞,万卫东,杨卫国.
高寒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耕作与栽培,2011,31(3):51-53.
被引量:15
3
唐保军,丁勇,李会勇,王利锋,李丽华.
河南省玉米生产与品种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9):57-59.
被引量:17
4
陈世平,李炜,王勃.
彭阳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增产途径探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7(4):97-97.
被引量:4
5
蒋和平,孙炜琳.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种子与种苗),2005(3):7-8.
被引量:13
6
张晓婷,高飞,张立荣,孙炳剑,李洪连.
河南省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2):100-102.
被引量:23
7
张震,程建华,余行简,强学杰,柳天芝,李合敏.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J]
.河南农业科学,2001,30(4):21-21.
被引量:17
8
孙海潮,李会群.
玉米矮花叶病与玉米粗缩病的区别及防治措施[J]
.河南农业科学,2003,32(3):20-2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孙士宗,孙本普,李秀云,王继浩,王宝忠,曲百收,孙在刚,宋军委,李萌,袁训成,李国,王芳.
麦套玉米叶片数及其应用[J]
.玉米科学,2005,13(1):93-94.
被引量:9
2
薛建兵,王安乐,王娇娟,陈朝辉.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49-51.
被引量:5
3
陈声祥,张巧艳.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97-103.
被引量:98
4
杨国航,张春原,孙世贤,刘春阁,王卫红,赵久然.
夏玉米子粒收获期判定方法研究[J]
.作物杂志,2006(5):11-13.
被引量:27
5
杨国航,孙世贤,张春原,刘春阁,赵久然.
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区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J]
.种子,2007,26(2):86-88.
被引量:8
6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7
Zhang H M,Yang J,Chen J P,et al. A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 on rice in China is caused by a novel fijivirus[J]. Arch Virol, 2008,153 : 1893-1898.
8
谢联辉,林奇英.水稻病毒病[M]//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427-430.
9
苏加岱,黄九柏,刘汉舒,马井玉,胡英华.
黄淮海流域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9):59-61.
被引量:17
10
李妍妍,卢秉生,景小鹏,陈瑞林,娄志东,丰光.
辽宁东南沿海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
.杂粮作物,2010,30(1):44-4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8
1
姚瑶,李飞.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8(2):13-15.
被引量:13
2
毕巍巍.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08(5):34-34.
被引量:2
3
耿月明,付云海,王世才,范水舟,罗必灿.
科技创新是种业企业持续发展之根本——中国种业发展问题研究之二[J]
.中国种业,2009(4):5-6.
被引量:9
4
史平臣,刘宏印,王永军,庞俊霞.
我国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战略定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22-4724.
5
杨红卫,魏珂,胡廷杰,孙百栋,王宏彬.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40-140.
被引量:1
6
张秀红.
建设北京种业电子交易市场可行性分析[J]
.中国种业,2009(10):18-19.
被引量:1
7
张丽红,陈秋香,孙宜根,张青科.
玉米粗缩病成因与防治措施[J]
.种业导刊,2009(11):33-34.
被引量:4
8
曾广飞.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72-172.
被引量:5
9
唐善利,杨国兆.
泗阳县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控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80-180.
被引量:1
10
程万春.
关于遵义地区玉米生产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84-8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0
1
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李齐霞,孙万荣.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11-13.
被引量:30
2
王荣方,肖桂云,董恩省,赵庆洪.
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2):76-77.
被引量:2
3
霍举,谷茂.雁北地区玉米生产趋势分析及其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1986.14(8):14-16.
4
赵建武,邱海杰,杨慧勇,王金转,郑香萍.
特用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3-6.
被引量:15
5
卢妍.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19-11220.
被引量:12
6
刘国峰,刘峰,汪洋.
阜南县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2-22.
被引量:2
7
冯勇,宋国栋,王艳春.
内蒙古普通玉米品种试验现状与改进建议[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1):1-5.
被引量:11
8
宋双红,李猛,李春霞,王艳华.
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J]
.种业导刊,2010(11):27-28.
被引量:6
9
杨保住,李艳美,杨平芬.
潞西市玉米生产发展对策[J]
.云南农业,2010(12):24-24.
被引量:3
10
费彦俊,段军,朱玉正.
金昌市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2011(1):22-2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周亚星,周伟.
通辽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42(1):8-9.
被引量:3
2
李绍梅.
蒙城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4):89-90.
3
徐最胜.
浅析山区杂交玉米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2017,11(5):50-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亚文,孙丽,李国红.
通辽市玉米退出临储机制后所面临的问题[J]
.现代农业,2016,0(7):54-56.
2
王少昆,赵学勇,王晓江,张铜会,李玉霖,洪光宇,岳祥飞.
有机混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退化沙地恢复方面的应用[J]
.中国沙漠,2016,36(4):990-996.
被引量:3
3
鲁用强,罗婵娟,赵辉,李庆红.
云南省山区杂交玉米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
.云南农业科技,2018(5):63-64.
被引量:1
4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李媛媛,陈杰辉,李雪峰,吕岩.
不同节水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2017,45(4):30-34.
被引量:9
1
胡亚.
为了160万亩小麦的丰收——蒙城县抗旱保苗工作纪实[J]
.新闻世界,2009(3):135-136.
2
汪颖.
我国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J]
.园艺与种苗,2011,31(2):95-97.
被引量:18
3
大安全力抗旱保苗[J]
.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4(6):29-29.
4
焦光纯,韩俊友,李明,张培英,李振华.
试1243单交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子粒灌浆速率及子粒品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0,8(2):63-66.
被引量:6
5
冯培煜.
杂交玉米新品种京科968种子生产技术[J]
.种子,2013,32(3):116-117.
被引量:6
6
孙芳礼,周和生.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4号[J]
.山东农业科学,1989,21(3):44-44.
被引量:1
7
任付超,张亚杰.
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J]
.中国棉花,2005,32(4):29-29.
被引量:3
8
林权,张义娟,刘晓,赵远林,杭淑莲.
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24的选育[J]
.四川农业科技,2016(6):17-21.
被引量:4
9
范志伟.
农机抗旱保苗促生产[J]
.湖北农机化,2013(4):31-31.
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J]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0(23):34-35.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