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孟子性善论评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孟子的伦理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伦理思想史上,占据着突出的地位。科学地评价他的伦理学思想特别是思想体系的核心──“性善论”学说,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
丁春荣
机构地区
思茅师专政史系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0-24,共5页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中国
古代
伦理思想史
伦理学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4
1
陈永革.
人心向善与人性本善——孟子心性论的伦理诠释[J]
.中国哲学史,1996(4):48-53.
被引量:11
2
马振铎.
孔子天命观新论[J]
.齐鲁学刊,1991(4):74-80.
被引量:2
3
杨清荣.
孟轲性善论:一个自律伦理学体系[J]
.江汉论坛,2001(10):51-53.
被引量:2
4
毛术芳.
本原意义的善——孟子性善论的理论旨归[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5):8-11.
被引量:1
5
李淑春.
浅议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的内在一致性及其现实意义[J]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11(2):77-80.
被引量:5
6
田正利.
孟子“性善论”之我见[J]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10-12.
被引量:1
7
郭智勇.
性本非善——孟子性善论析判[J]
.梧州学院学报,2007,17(2):55-59.
被引量:2
8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
马振铎.孟子性善说探微[A].丁冠之.孟子研究论文集[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引证文献
3
1
王灿,郝明朝.
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J]
.时代文学,2008(10):93-93.
2
张鹏伟,郭齐勇.
孟子性善论新探[J]
.齐鲁学刊,2006(4):16-20.
被引量:17
3
王灿.
新时期孟子心性论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9-2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郑治文.
孟子性善论与儒家道德主体精神的证立[J]
.朱子学研究,2023(2):276-290.
2
范中峰,任芳平.
孟子性善论的当世之魅[J]
.现代企业教育,2007(12X):120-121.
3
祁建忠.
刍议对孟子人“何以为性”问题争论的原因[J]
.科技信息,2008(10):184-184.
4
张向葵.
“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5.
被引量:12
5
戴大明,何志魁.
《论语·学而篇》的内在逻辑[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3):32-34.
被引量:3
6
王美玲.
从恶的角度来看孟子的性善说[J]
.兰州学刊,2012(1):33-38.
7
高添璧.
从“仁”到“性善”——孟子性善论思想意涵探究[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4):126-127.
8
王瑾.
孟子人性论及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J]
.焦作大学学报,2014,28(1):1-3.
9
李思琪.
论孟子的性善观[J]
.技术与教育,2011,25(1):1-4.
10
王丽姣.
孟子性善论与知言养气之关系浅析[J]
.长江丛刊,2018(14):115-116.
1
崔玉霞.
浅析孟子性善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8).
2
刘树刚,张理峰.
孟子性善论及其当代价值[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01-104.
3
郑少珍.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比较[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4):26-30.
被引量:3
4
张树旺.
析孟子“性善论”[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1,22(2):9-16.
5
曾黎.
浅论三纲五常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4,14(5):0080-0082.
被引量:6
6
朱玉红.
王夫之对传统义利观的继承与辩证分析[J]
.东疆学刊,2001,18(3):58-61.
被引量:3
7
姜超.
孟子性善论的辨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06(S1):67-69.
8
王永祥.
“和”——中华民族古代伦理观的总念[J]
.河北学刊,2006,26(3):50-53.
9
杨杰.
孟子性善论的当代解读[J]
.理论界,2013(2):164-166.
10
罗朝阳.
浅析孟子性善论的政治意义[J]
.华章(初中读写),2007(7).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