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经济史视野下的《子夜》文学创作——以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公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子夜》为代表,从近代经济史视野剖析茅盾笔下的公债,阐述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公债的概况,包括发行公债的背景、原因、种类以及公债的实际用途。并以中原大战为例分析主要由于时局与军阀混战的因素抑制公债价格,从而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因政权合法性受到挑战而忙于征战,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缺失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结论。
作者
李丹
机构地区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1,共5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子夜》
公债
现代化
民族国家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3、684页,人民出版社,1995.
2
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见《我走过的道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茅盾.《子夜·再来补充几句》,《茅盾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62页.
4
茅盾.《我的回顾》,《茅盾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7页.
5
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81页.
6
张春延.《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1年第5期,第90页.
7
茅盾.《子夜》[A]..《茅盾选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卷.3页16页.
8
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1930,.
9
《金融及商品市况·证券》,载《商业月报》,第10卷第7期,1930年7月25日.
10
蚴茅盾.《子夜》,《茅盾全集》(第3卷),第206页,第273页,第297页,第345-346页,第64页.
共引文献
16
1
张英进.
动感摹拟凝视:都市消费与视觉文化[J]
.当代作家评论,2004(5):131-135.
被引量:11
2
畅广元.
扬弃“服务”意识把文学智慧归还于人——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种反思[J]
.文艺理论研究,2007(5):24-30.
被引量:1
3
刘文斌.
研究我国文学民族精神问题的各种资料[J]
.文艺理论研究,2008(3):137-144.
4
文宗理.
从感性的热烈到理性的冷峻——《蚀》与《子夜》的比较并兼及茅盾评价[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54-160.
5
王彬彬.
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从一个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歧途[J]
.南方文坛,2009(1):66-69.
被引量:6
6
余荣虎.
“乡土文学”是如何消失的?——论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的再选择[J]
.文史哲,2010(3):158-168.
被引量:5
7
孙建华.
民国前期华商公司债发行市场的形成及其原因[J]
.学理论,2011(5):48-49.
被引量:2
8
谢昭新.
论蒋光慈小说创作与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J]
.文学评论,2011(3):166-173.
被引量:2
9
邬冬梅.
民国经济危机与30年代经济题材小说[J]
.文学评论,2012(3):104-111.
被引量:11
10
燕子.
现代小说文本中的都市新节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10):101-1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
1
汪坚强.
忠实于原著与原著基础上的创新——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子夜》评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54-58.
被引量:2
2
平原.
反宾为主 宾主相得益彰——论《子夜》第五章主奴勾结的结构艺术[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8):103-104.
被引量:1
3
雷世文.
马克思主义文学叙事中国化过程中的悲剧叙事探索——以《子夜》为个案[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8):174-175.
被引量:1
4
刘桂萍.
“理性和形象,两种思维的交叉与融合”——论吴荪甫形象塑造中独特的艺术手法[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6):83-85.
被引量:1
5
盛翠菊,董诗顶.
从《子夜》到《农村三部曲》--论茅盾小说全面把握中国社会形态的努力[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0(4):105-10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刘晨阳.
《子夜》吴荪甫典型人物形象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9,0(8):28-29.
1
庄钟庆.
茅盾答问实录[J]
.新文学史料,1996,0(2):15-25.
2
张乐民.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及其邮票[J]
.上海集邮,2013(1):7-9.
3
韦韬,陈小曼.
茅盾的晚年生活[四][J]
.新文学史料,1995,0(4):36-44.
被引量:1
4
万树玉.
步循先驱,聆听教诲[J]
.新文学史料,1996,0(2):37-42.
5
姜铎.
关于毛泽东的中国近代史论[J]
.社会科学,1997(1):64-66.
6
虞和平.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1999(5):47-70.
被引量:26
7
平林.
茅盾与外国留学生谈《子夜》[J]
.百年潮,2002(4):63-64.
8
张光年.
热诚的关怀和鼓励──忆念茅盾的几件事[J]
.文学评论,1996(3):8-10.
9
季羡林.
悼组缃[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4,0(4):30-32.
10
章骥,盛志强.
茅盾呕心沥血铸《子夜》[J]
.古今谈,2000(1):9-12.
东岳论丛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